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
作者:元结(唐代)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中文译文:
驾驶着车辆登上陇坂,
陡峭的山坡停下车马。
放眼望向戎狄之乡,
感叹着岁月的流转。
人类的情感可以传播,
就像草木可以生长一样。
圣贤将礼让之风传扬,
为何不使之遍及西夏?
父子应该不相猜忌,
君臣之间敢于诚实。
如今的处境如此,
我若还能平静下来。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元结创作的一首诗词,其题目是《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这首诗以援引乐府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在陇山上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开头用“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的形象来描绘作者登上陇山的场景。陇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其险峻的地势给人一种征服的感觉。作者停下车马,抬头远望,看到了远方的戎狄之乡,感叹岁月的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情感的力量和圣贤所追求的礼让精神的推崇。作者认为,人类不仅可以传递情感,让他人感动,草木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茁壮。而圣人贤者们所推崇的礼让之风应该遍及整个西夏地区。
最后几句“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反思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作者呼吁父子之间不要怀疑猜忌,君臣之间应该敢于真诚相待。然而,就像现实社会一样,这种理想却往往难以实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感到迷惘和无奈,还想要寻找一种安抚和舒适。
整首诗意蕴含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社会风气的关注。通过援引乐府的形式,使诗词更具有传统和古典的韵味。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触动,使人们思考和反思。
花神得与换新妆,不著仙家金缕裳。也学时人尚红粉,依前风味带黄香。微醺有意随风舞,独立无言任雨荒。唤作桃红元未称,桃花那解傲秋霜。
不是山阴画,清流曲更方。欲知三面景,绝胜九回肠。
默而藏,妙而光。月之轮窄,斗之柄长。扶来草木春濡绿,夺去山川霜落黄。相契可处,自然成章。
一自夷氛起大东,仪图牖户与家同。犬羊敢蚀金瓯限,虮虱空劳田舍翁。卜式异时真许国,弦高他日岂论功。王师行报收辽海,一盏吾当酹殡宫。
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美貌雄才已少齐,宝书仙简两看题。金刀片片裁新锦,玉步重重上旧梯。鹏到碧天排雾去,凤游琼树拣枝栖。蓬瀛宴罢试回首,一望尘中路正迷。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