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一首夜景诗,他以夜晚登上南楼的情景为背景,与沈太清和朱升共同欣赏美景,怡然自得地独白。整首诗以夜晚的宁静、美景和琴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首句“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凭借着不同的品味和追求,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事物。这里谈到风月的意象,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优美的音乐琴曲。
接着,“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这一句描述了所在的地方,会稽郡是江南的一个地方,山水景色宜人。诗书孔氏门则是指知识文化的传承和学术传统。
然后,“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作者转移到秋天的景象,高楼之上,夜晚的宁静,没有喧嚣的声音,使人产生宁静的美感。
下一句,“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描绘了灯烛熄灭之后的宁静,以及琴声的悠扬。华烛和清弦象征着华丽与清雅,曲调悠扬,给人带来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接下来是“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提到了与作者一同观赏美景的两位朋友的名字,他们都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物,显示了作者与他们的交往和自己的社交圈子。
最后一句“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和与朋友共同谈话的喜爱之情,心情愉悦。
总体上,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通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音乐和友谊,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闻爇炉香要决疑,不疑何用卜著龟。圣人自有韦编在,进退存亡岂不知。
全家居小艇,面色总成黧。何可偏多子,平生仅一妻。螺羹兼蚬肉,稗粥和秔粞。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
过了秦灰汉又唐,衣冠谁不是牙郎。河东柳氏何师法,奴婢犹知蹈大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