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接云云接天,碧林溪树两相鲜。
地连诸徼分秋色,天近平湖识渚烟。
望尽好峰仍注目,赏余幽树更垂鞭。
是身已作无赀省,乘兴将随下濑船。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潭州道中》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潭州道中,青山与云相连,云与天相接。溪水边的碧绿树林相映成趣。大地延伸至远方的山脉,秋天的色彩分明可见;天空靠近平湖,能辨识出湖中的水雾。
眺望远处,好山峰一一尽收眼底,仍然引起目光的关注;欣赏周围幽静的树木,更加抚摸着马鞭。我已经将物质的财富省去,只剩下心灵的满足,乘着愉悦的心情,将随意地坐船下濑而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潭州道中的景色,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青山、云、树木、湖泊等元素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诗人以平和的心态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将目光投注在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树木上,体验着大自然的魅力。诗人抛开了物质的束缚,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选择乘船离去,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和抒发内心感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人以平和的心态和豁达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俗财富的超越,追求灵性上的满足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天上张公子,诗轻万户侯。驾车追熟路,顺水放轻舟。化鹤惊何远,藏山散莫收。可人秋浦掾,著力为冥搜。
父母胞胎未结前,赵州识后笑南泉。豁然道与虚空似,不道虚空似豁然。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流俗方澜倒,禅心自铁顽。人于诗信老,天与病全閒。拄杖溪山曲,移尊雪月閒。相逢多拙句,为我细修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