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咏史(其三)》
拼音和注音
zhàn bài niú yáng qì yù hé , qióng lú bù jiàn bǎi tóu duō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穹庐:(书)(名)圆顶毡帐:天似~月似弓。
玉河:天河。清澈如玉的河水。
战败:战败zhànbài∶被打败;败阵战败方战败而亡者。——宋·苏洵《六国论》∶挫败;征服;击败中国人民战败了日本侵略者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战败牛羊弃玉河,穹庐不见百头多。
天寒草谷无寻处,冒雪方乘白橐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