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令人二首

乃翁自是里名儒,箴史遗言幼染濡。
设馔礼如初作妇,貤封谊不忍先姑。
色丝尤妙于前制,彤管从删以后无。
一事可纾存没恨,即今丹穴有双雏。

作品评述

《挽郑令人二首》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乃翁自是里名儒,
箴史遗言幼染濡。
设馔礼如初作妇,
貤封谊不忍先姑。
色丝尤妙于前制,
彤管从删以后无。
一事可纾存没恨,
即今丹穴有双雏。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刘克庄悼念郑令人的两首挽诗。郑令人是当地有名的儒者,他的教诲和智慧影响了刘克庄的成长。诗中表达了对郑令人的怀念和对他生前教诲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郑令人的赞颂和怀念,展示了作者对先辈智者的尊重和追思之情。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解析:

1. 乃翁自是里名儒:乃翁指的是郑令人,他在当地有着崇高的儒者声望。
2. 箴史遗言幼染濡:箴史指的是古代经史文献,遗言是郑令人留下的教诲。幼染濡表示作者在年幼时就接受了郑令人的教导和熏陶。
3. 设馔礼如初作妇:设馔礼是指为郑令人举行的祭祀仪式。如初作妇则表示作者把自己比作初嫁的新妇,以示对郑令人的尊敬。
4. 貤封谊不忍先姑:貤封谊是指作者不愿意提前封赠礼物,先姑则指先行送别。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郑令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5. 色丝尤妙于前制:色丝指的是制作织锦所用的丝线,前制是指早期的制作方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郑令人教诲的赞赏,认为其智慧超越了前人。
6. 彤管从删以后无:彤管是古代吹奏乐器,从删以后无则表示这个管子已经没有了声音。这句表达了郑令人去世后,再也听不到他的教诲和智慧。
7. 一事可纾存没恨:一事指的是通过挽诗来纾解内心的悲痛和怀念之情。存没恨表示对逝去的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8. 即今丹穴有双雏:丹穴指的是郑令人的墓穴,双雏表示墓穴中有两个后代。这句表达了虽然郑令人已故,但他的智慧和教诲在后代中得到传承和延续。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哀思之情表达了对郑令人的怀念和对他生前教诲的敬重。通过对过去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智者智慧的推崇和对传承的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刘克庄对郑令人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雨涴壁泥行蜥蜴,风吟窗纸落蠨蛸。空斋惟有书千卷,夜夜青灯共寂寥。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年重月,月重光。万瓦千林白似霜。扁舟入醉乡。山苍苍。水茫茫。严濑当时不是狂。高风引兴长。

万里来归道路长,两年身寄水云乡。仅余文字缣缃富,犹带湖山草木香。从此定应悬箔去,卑之且说踏槐忙。逢君客地成乖隔,相送江干问草堂。

残梅一片过晴檐,忽感春风三十三。旧雁自归江北去,莺花只是恋江南。

石脉青霭间,行行自幽绝。方愁山缭绕,更值云遮截。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不似名利途,相期覆车辙。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去妇两眼泪,为君滴平生。一滴致妾意,再滴感君情。三滴眼欲枯,血点淋香缨。不滴堂前花,死株有时荣。不滴阶畔草,苦心展芳萌。请滴桥下水,长煎呜咽声。

富人百屋看钱堆,不省东风几日来。报答春光须我辈,要当剧饮纵欢咍。

闻莺才觉晓,闭户已知晴。一带窗间月,斜穿枕上生。

去岁都城客,传闻召节驰。深期遂披睹,得以叙乖离。竟复参差是,空成怅望兹。外台知不远,匹马敢言疲。

渔舍时时须一到,水光山色净相亲。玉肌花貌不须替,自有阳台行雨人。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唯是真知性,不来生灭中。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炀帝春游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閒忆山中一片云,归欤莫待草风薰。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颠寒踣饿男儿事,已办渊明自祭文。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今以八十老翁,却学小儿口说。如何不言不语,莫问是同是别。只愿年丰饱吃饭,肚皮解了三条蔑。

湛不摇处,正好著力。欲识吾真,出阴办入。一毛端头,师子返掷。赤肉团上,万仞壁立。冲密湛然知不知,铁牛生得玉猫儿。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