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行,伤饥灶也

凄风细雨何连绵?昼暗如夜飞湿烟。
几千万家东海边,六七十日无青天。
生计断绝,老人幸先就下泉。
孩提无襦,长随母眠;阿母眠醒,腹馁不得眠。
壮者起望西邻,乞食尘市,不复来还。
回望东邻,八口闭柴扉,扉外青草春芊芊。
水响溅溅,鬼泣涟涟。
官长惄然,分俸籴谷,更日夕劳苦,劝富户各出籴谷金钱。
富户踟蹰聚议,此户彼户,一斛两斛商量捐。

作品评述

《凄风行,伤饥灶也》是清代吴嘉纪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凄风细雨何连绵?
昼暗如夜飞湿烟。
几千万家东海边,
六七十日无青天。

生计断绝,老人幸先就下泉。
孩提无襦,长随母眠;
阿母眠醒,腹馁不得眠。

壮者起望西邻,乞食尘市,不复来还。
回望东邻,八口闭柴扉,
扉外青草春芊芊。

水响溅溅,鬼泣涟涟。
官长惄然,分俸籴谷,
更日夕劳苦,劝富户各出籴谷金钱。

富户踟蹰聚议,此户彼户,
一斛两斛商量捐。

中文译文:
凄风细雨何其连绵?
白天暗如夜晚,湿雾飘飞。
海边的几千万家庭,
已经六七十天没有见到蓝天。

生活来源断绝,老人幸运地先去了泉水。
孩子们没有衣物,只能跟随母亲一起睡觉;
母亲醒来,饥饿使她无法入睡。

年轻人起身向西邻眺望,乞求食物于尘市,但再也没有回来。
回望东邻,八口人关上柴门,
门外青草春意盎然。

水声哗哗,鬼哭泣泣。
官长心生惶恐,分发薪俸和谷物,
日复一日地辛劳,劝说富户捐出谷物和金钱。

富户犹豫不决地聚集商议,这家那家,
商量着捐出一斛两斛的数量。

诗意和赏析:
《凄风行,伤饥灶也》这首诗词描绘了清代社会中的贫困和饥荒景象。凄风细雨象征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连绵不断的雨水使白天变得昏暗,让人感到无尽的沮丧和绝望。诗中提到的东海边的几千万家庭,揭示了当时广泛存在的生计困难和饥荒问题。

诗中描绘了老人和孩子们的困境。老人幸运地找到了泉水作为生活来源,而孩子们却没有足够的衣物,只能依附于母亲。母亲面对饥饿无法入睡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困顿的无奈和苦楚。

诗中还描写了年轻人乞食的情景,他们往西邻眺望,但却再也没有回来,显示了乞讨者的凄凉命运。同时,诗中通过对东邻的描绘,展示了一家人封闭的家门和外面青草茂盛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声哗哗、鬼哭泣泣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悲凉和凄楚的氛围,使读者对诗中描绘的贫困和饥荒之苦感同身受。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官长分发薪俸和谷物,劝说富户捐出谷物和金钱,以缓解贫困和饥荒。然而,富户们踟蹰不前,在商议中犹豫不决,对于捐助的数量也只是商量着一斛两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富贵人家对于救助贫困的态度和行动的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和饥荒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不同人群的生活困境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关切和愤慨。诗中凄凉的画面和悲切的情感,让人们思考社会的艰难现实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这首诗词以清代社会的贫困和饥荒为背景,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生存的艰难和无奈,以及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思考与呼唤。它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幸福和福祉,同时也呼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共同努力改善贫穷和不公的现状。

作者介绍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吴嘉纪的生平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少时受业于吴凤仪的弟子刘国柱,因天资聪明参加府试,名列前茅,中第一名秀才。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诗人虽不是灶户,但也穷得衣食不周,朝不谋夕。住所仅草屋一楹,名其为“陋轩”。由于住所四周杂草丛生,蓬蒿遍地,而他却终日把卷苦吟,不与外人往还,故人又称他为“野人”。他也乐以“野人”为号。扬州诗友汪楫(舟次)访问地方文人学士,得知吴野人安贫乐道,长于吟咏,又自立一家,遂将其诗送两淮盐运使周亮工阅览,周又转扬州推官王士祯,王十分推崇,说:“有才如嘉纪天下之人不知也,乡曲之人不知之也,独有一汪楫知之。”周、王二人都为诗卷作序,随后由泰州分司汪兆璋(芾斯)搜集吴诗400首刊刻问世,从此名闻四方。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汪懋麟评“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吴周祚在诗序中称其“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的夫人王睿,字智长,是个甘守贫困、志趣高洁的女词人。她是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睿自幼聪明好学,继承了王艮质朴的唯物论和平民思想,勤于作词。与吴嘉纪结为夫妇后,志趣相投,吴嘉纪将自己诗集题名为《陋轩诗》,王睿也将自己词集题名为《陋轩词》,一诗一词,珠联璧合,均为时人所推崇。1683年秋,王睿逝世,吴嘉纪写了《哭妻王氏》诗12首,悲恸欲绝。诗序云:“(王氏)归余四十五年,尝愿先余死。问之,曰:冀得君挽诗耳。今子死,余哭子有诗。涕泗之时,诗愧不工,然子愿酬矣!子愿获酬,余悲可胜言哉!”由于女词人生前太穷,《陋轩词》未能印行,连原稿也不知下落。翌年,67岁的吴嘉纪也在悲痛和穷愁潦倒中离开了人间,他身后萧条,由挚友汪舟次、程云家为其料理丧事,汪舟次题写墓碑:“东淘布衣吴野人先生之墓”。辛亥革命后,由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资助,树立了石牌坊,设了石桌、石凳等,张謇亲笔为牌坊撰写了对联:蒹葭秋水伊人思,禾黍西风故国愁。

诗词推荐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吴越。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沈月。

赬泥墨印几壶醁,将慰穷途阮步兵。一夜临流对明月,举杯愁听雁来声。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奉灵池馆锁幽深,遗迹凄凉故老心。维岳云车时一下,直疑弦管有来音。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云,月浦练花开。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已零落埋黄埃。子美生穷死愈贵,残章断◇如琼瑰。曼卿醉题红粉壁,壁粉已剥昏烟煤。河倾昆仑势曲折,雪压太华高崔嵬。自从二子相继没,山川气象皆低摧。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识哉。宣州诗翁饿欲死,黄鹄折翼鸣声哀。有时得饱好言语,似听高唱倾

韶阳生长十余年,城郭重经固宛然。叹息紫微仙去久,尚余遗墨照山川。

北极元轩气,受命惟尔独。四方散子孙,万时异闽蜀。戴谱六十一,岩谷无遗录。段记三十九,冥搜出隐伏。世若不尽见,谁为合其族。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开轩延十君,跪坐进三沐。高低列云来,新旧间伯叔。团栾十家春,门户各清肃。客至为卷帘,赞名问寒燠。一见伯玉辈,遂使

恭惟程伯子,无绍孔门真。间气千年聚,遗书万禩新。金陵明道长,草泽古人心。坐席诸生侍,春风迹未陈。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便便满腹贮诗书,狗监何人荐子虚。半世一官供偃蹇,群公极力藉吹嘘。莫辞去佐芙蓉幕,犹胜閒乘觳觫车。文雅风流府中望,它时合在玉堂居。

芦叶萧萧江上秋,鲥鱼清酒解消忧。云才散后月当浦,潮欲来时风满楼。好景未应输白鹭,飞尘终不到扁舟。晚来天卷苍霞尽,万顷玻璃烂不收。

君到韶如杜到夔,新功不比旧炉锤。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

云外宾鸿声渐杳。羁人听罢如尝蓼。我对清尊时复倒。风露早。黄鸡果是能催晓。莲褪残红凉乍到。水天一色供游眺。短笛悲秋知音少。吹别调。新翻商意渔家傲。

柱史有名迹,清才自天纵。构思庆云合,落笔醴泉涌。歌诗与文赋,铮铮人口讽。扬袂入泽宫,鹄心一箭中。恃才善戏谑,负气好侮弄。大志有谁知,细行乖自讼。小谏事世宗,惕惕佩光宠。太祖方历试,握兵权已重。上书范鲁公,先见不能用。历数不在周,讴谣卒归宋。汗漫失屠龙,接舆

拾青紫本一经时,得夫由来信可惊。美玉固应不未识,千钧何自俗能轻。马曹寂寞心空在,骥子昂藏骨更清。稳步烟霄迟速耳,笔端梦觉已花生。

谁能一枉林间寺,君独屡过湖上村。先世文章出遗逸,当家句法有渊源。平生所识盖无几,盛意若何如见存。元佑兰台妙人物,我今寂寞愧诸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