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黄景仁的《宣城杂诗(其二)》
拼音和注音
gǔ yǒu líng yáng zi , chéng lóng rù yún jià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乘龙:比喻趁时而动。乘坐龙车。骑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因以'乘龙'比喻成仙。对帝王死去的讳称。比喻得佳婿。
阳子:指伯乐。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原诗
古有陵阳子,乘龙入云峤。
安得百丈丝,续此碧溪钓。
溪水清若鉴,颓颜怯孤照。
药饵讵可干,躁进引心烧。
不见鱼服诉,亦使豫且笑。
得失皆等闲,束身任驰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