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苏轼的《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shǔ rén wén fù chǔ rén cí , yáo zài chóng shān shùn jiǔ y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人文:(名)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科学|~景观。
文赋:文论。西晋陆机作。形式为赋体,广泛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众多问题,主要是论说创作上的利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崇山:高山。引申为崇高,巨大。山名。相传舜放驩兜之处。山名。即嵩山。山名。狄山的异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原诗
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