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老牧泛舟韵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
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
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
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

作品评述

《又次老牧泛舟韵》是明代程嘉燧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听说南国的翠娥忧愁,曾经见过书信飞往故国的楼阁。远客在寒天中必须剪蜡烛,美人在清夜中正好与他同舟。玉台上传来千首佳作的竞争,金管乐声吹奏着坐在两端的人。从此以后,烟波之间的快乐乘兴而行,万山之间的春雪在五湖之中流动。

诗意和赏析:
《又次老牧泛舟韵》通过描绘南国的翠娥、书飞和美人同舟的情景,表达了远客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和与爱人相聚的喜悦。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为载体,将情感和意境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温馨而浪漫的感受。

诗词开篇早闻南国翠娥愁,给人一种早已耳闻的感觉,南国翠娥的愁思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久远的传说。接着提到曾见书飞故国楼,通过书信飞往故乡的楼阁,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和书信的珍贵价值。

下文描述了远客在寒天中剪蜡烛,美人在清夜中与他同舟。这里的寒天和清夜象征着远离家乡的艰辛和孤独,而远客和美人的同舟则展现了两情相悦的温馨画面。

诗词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这里描绘了艺术作品的竞争和音乐的欢乐,给人一种繁荣和活力的感觉。最后以烟波和万山春雪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对南国翠娥、书飞、美人和远客的描绘,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示了离别与相聚、思念与喜悦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艺术和自然的感悟。

诗词推荐

俯瞰二州烟晻霭,遥瞻八面壁崔嵬。乃知仙圣门庭广,也放长房跳入来。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芦花飘雪迷洲渚。送秋水、连天去。一叶小舟横别浦。数声鸿雁,两行鸥鹭。天淡潇湘暮。蓬窗醉梦惊箫鼓。回首青楼在何处。柳岸风轻吹残暑。菊开青蕊,叶飞红树。江上潇潇雨。

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従讷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而顺公七十四,神完气定,聪明了达。对之怅然,怀想畴昔,作二篇赠之。屈指

雪力平欺半月晴,东风今日始开冰。长壕彻底都销尽,只有楼阴玉一棱。

雪埋夜月深三尺,陆地行舟万里程。

衣与缪与。不女聊。

蛙浮成出字,雨点作圆纹。荷叶多於草,炊烟远似云。水清鱼可数,村近鸭成群。何日营茅屋,来兹避世纷。

黄梅青李夏方装,新绿池塘浴小凫。此日猫头寒百玉,他时鸿喙煮明珠。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

如今无用绣香囊,已入空王选佛场。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万事到头都是梦,天倾三峡洗高唐。

一抹青山拍岸溪。麦云将过笋初齐。不知何处水流西。小阁路头吾欲醉,短蓬船尾客同携。酒边华发更题诗。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柳暗人家水拍堤,人家随处有柴扉。草中白道穿村去,门外黄尘扑面飞。返照未沉僧独往,暮山时见鸟双归。风从北户来披拂,暗递花香入客衣。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万般施设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冷照碧潭闲不极,静当青汉影弥分。卷舒终合为霖雨,不向阳台惑楚君。

三十六峰真绝奇,一溪九曲碧涟漪。白云遮眼不知处,谁道神仙在武夷。

竹篦举起成生杀,岂肯容人乱札锥。劈脊一挥如荐得,银山铁壁也光辉。

赤壁江头白羽挥,鳜肥西塞酒同携。归期应在初弦月,家住康山西复西。

路余百里两山间,水驿山程总不安。谁把千金平滑蹬,免教一叶委惊滩。行人感叹何时已,贤守功名百世看。次第吾闽都似掌,却嗤蜀道号泥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