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又作此问正甫》
拼音和注音
shàng gōng chūn sè zì hé nián , ā gé shén fáng jǐ dòng ti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洞天:(名)道教称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含有洞中别有天地的意思:别有~。
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
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
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