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
亘野桑麻水旱余,连村烟火兵戈后。
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
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
古人祈天翦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
充其不忍寝以大,德之难忘特其微。
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
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
汉相无人不曰归,韦贤未老何时去。

作品评述

《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时朝廷曾任命陈待制守卫京口,如今他从富沙调往京口。
曾经殿上有开设医疗机构,如今闽中新出现活人手。
广大的原野上桑麻丰茂,水旱之灾已经过去。
连村的炊烟与战争后的兵戈,如今已经不再存在。
因饥饿而得以食物,因寒冷而得到衣物,
他被称为陈待制的父亲,被尊称为杜的母亲。
他为人民征收闽雨的诗文,人民为他立下了感激之碑。
古人祈求天降甘露,而今守卫祷告佛神,点燃自己的胳膊。
他充满了不舍之情而不愿入眠,他的仁德令人难以忘怀,尽管微不足道。
东闽的人们惊讶他为何如此急迫地离去,南徐的人们感叹他为何如此晚来。
他心中毫无牵挂地走出云岫,前行或者后退都随处可寓。
汉朝的名相无人不称颂其归来,而韦贤却未老何时离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待制从富沙调往京口的情景和他在任期间的贡献。诗人通过描述殿上开设医疗机构、闽中出现新的活人手,描绘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诗人还通过描写桑麻丰茂、水旱过去、村庄炊烟与战争的结束,表达了人们脱离困苦、享受安宁的愿望。诗中还表达了人民对陈待制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和仁德的品质。最后,诗人通过东闽人和南徐人对陈待制离去和到来的惊讶和迟疑,以及对韦贤离去的期待,表达了对陈待制的赞美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陈待制从富沙移守京口的情景以及他在任职期间的事迹。诗人通过对陈待制的赞美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展现了他对人民的关爱和仁德之心。诗中通过对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和战争结束的描绘,传达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岁踰耳顺俄七,年去古稀只三。从今莲叶巢稳,谁在槐柯战酣。脐下丹田休想,口边白醭罢参。渴饮饥餐困睡,是名真学瞿聃。

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余丹乞与閒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仟。

五月端午节,底事不须说。百怪尽潜踪,群魔俱殄灭。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年来私自问,何故不归京。佩玉腰无力,看花眼不明。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赖有弹琴女,时时听一声。主

举头见日犹为近,何况凌虚到月边。更欲裴徊究真妄,无人与我共谈玄。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秋气生白虹,秋声入高树。离离星汉明,杳杳孤鸟度。夜坐不觉久,逍遥散余步。鬓毛动凄风,罗裳怯零露。寒阴日已侵,芳岁聿云暮。眷言思我乡,谁与将尺素?

邻邦吕正字,质疑时以书。校官有袁子,苦语莫厌渠。

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参月陪高论,古风操别祛。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

四月十五,云龙风虎。扫荡欃枪,肃清寰宇。五月十五,松峦竹坞。明月作龛,白云闭户。即今六月十五,毒蛇横古路。

霁景有谁同远望,秋怀无奈只悲歌。云收远峤凝岚翠,雨歇空庭败叶多。

西塞山前白鹭飞,[1]桃花流水鳜鱼肥。[2]青箬笠,[3]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沈沈寒甃绠千寻,澹澹疏弦瑟五音。读罢自今三太息,个中应有一生心。君真骨相超凡马,我已情怀学展禽。肯为明时当许事,科场文字未须深。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相去复几许,道里近三千。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

露柱怀胎,忽然爆裂。突出无孔铁槌,历劫都卢败缺。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试吟青玉案,不似白铜鞮。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异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