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三藏入京

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作品评述

《送谭三藏入京》中文译文:

阿闍梨与佛身同,
灌顶难施利济功。
持咒力须资运祚,
度人心要似虚空。
东周路踏红尘里,
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梵文沾帝泽,
却归天策继真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谭三藏的送别诗。诗人以佛教理念为主题,通过谈论灌顶和持咒的难度以及修行的要求,表达了对谭三藏入京的祝福。

第一句“阿闍梨与佛身同”,指的是阿弥陀佛和阿闍梨(指出家修道者的称呼)身体合一,即修行者能够与佛陀心心相印,达到悟道的境界。

第二句“灌顶难施利济功”,灌顶是佛教仪式中一种赐予佛教徒神力的仪式,灌顶本身是一种修行功法,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智慧和利益众生的目标。

第三句“持咒力须资运祚”,指的是修行者要持咒(念经、念咒),以积累积德,提升运势,实现自己的修行目标。

第四句“度人心要似虚空”,意味着修行者要具备无私无我、不受自我欲望束缚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达到智慧和解脱。

接下来的四句讲述了谭三藏的行程和前途。诗中提到“东周路踏红尘里”,意味着谭三藏将踏上一段尘世之旅,面对许多世俗的纷扰和困扰。

“北极门瞻紫气中”表示京城(即长安)是帝王之地,有着紫气,寓意着谭三藏在京城将有更高的机遇和成就。

最后两句“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表达了谭三藏在进入京城后,若能掌握梵文(佛教经典语言),就有机会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拔擢,继承真正的权势和威风。

整首诗以佛教修行思想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谭三藏入京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崇敬和赞美。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诸人凋落尽,高叟亦中年。行世有千首,买山无一钱。紫髯长拂地,白眼冷看天。古道微如线,吾侪各勉旃。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序,享神配极。

七字空吟六出花,与君无酒祇烹茶。门前俱绝行踪迹,还似袁安卧在家。

东风恶。雪花乱舞穿帘幕。穿帘幕。寒侵绿绮,音断弦索。宫梅已破香红萼。梅妆想称伊梳掠。伊梳掠十分全似,旧时京洛。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同。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以上六句一作帝京信佳丽。国容何赫然。剑戟拥九关。歌钟沸三川。蓬莱象天构。珠翠夸云仙。)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秸卵因时化,如何赴越鸡。逸群来冀北,屏气入淮西。盛事兼三物,浮辞斥百题。慎须精藻鉴,宠辱异云泥。

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惭无下钓处,空有羡鱼心。退省时频改,谋身岁屡沉。鬣成川上媚,网就水宁深。赪尾临波里,朱须破浪浔。此时倘不漏,江上免行吟。

一冈邑屋旧河滩,却望河身百里间。涌土涨沙漫白道,天成桥石在高山。

卷送风漪光八赤,竹新渐作琉璃色。世人贵耳便贱目,那知不抵蕲州笛。年来愧汗常浃肤,夏日自嫌污枕席。有时追诵法曹句,怅恨宗人不多得。山斋置榻容一身,君惠清凉到心骨。门前客至莫见嗔,老子解衣喧鼻息。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惟愿慈悲垂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连华生。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寒风飒大野,行子行河梁。执手不忍弃,迟迟复遑遑。朋友会面难,慷慨热中肠。人生岂无家?结交在踣傍。今晨强绸缪,明各天一方。相见苦不早,离别徒悲伤。

山腰有路穿修竹,水面无桥涉浅沙。夹岸人家尽农圃,秋风吹老木棉花。

章冠惯趁舞雩春,属疾弥年素产贫。旧隐却招三径菊,归装不受九街尘。平时戏服欢为采,日后迎蒲待裹轮。天下书生皆皓首,牛溪休访续经人。

陶令常耽酒,庞翁不出家。安贫炊麦饭,省事嚼茶芽。池满浮雏鸭,庭荒噪渴蛙。诗成赏音绝,自向小儿夸。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一门真将相,天地间生之。表海太公望,封王郭子仪。□□堪袭阃,跨灶早持麾。福寿完终始,人□□□□。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万顷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动海门平。鉴开波面一天净,虹吸潮头万里声。吹断海风渔笛远,载归秋月落帆轻。芍陂曾上孤舟看,何以今朝双眼明。

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有伴年年月,无家处处山。烟波五湖远,瓶屦一身闲。岳寺蕙兰晚,几时幽鸟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