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李暹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作品评述

《寻李暹》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于鹄寻找李暹的经历和感受。李暹可能是诗人的友人或知己,而诗人笔下的李暹则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李暹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世界中束缚和约束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系列景物和场景,展示了诗人寻找李暹的过程。诗的开头写道:“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这句话表明李暹是一个性格独特、行为随心的人,不易遇见。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市楼上逢酒而住,以及在野寺为送僧人归家。这些行为显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通过描绘檐下飘落的秋叶和篱笆上晾晒的褐色衣物,展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朴素和自然。最后一句“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世俗之人的不感兴趣。诗人意味深长地暗示,只有少数人愿意进入他的柴扉之内,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的追求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渴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宁静、朴素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态度,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诗词推荐

六花不放一尘生,晴後犹余十日凝。新月未光输与雪,夜风尽冷只留冰。候迎银汉槎头客,挑尽玉虫窗下灯。纸帐蒲团地炉暖,自怜不及草庵僧。

能向风尘识马周,新丰饮尽得相留。后车贯载胡王缚,衰草频惊战马秋。灵武须公来闢土,桃林他日待归牛。承平卫霍知虚老,剩著新篇继日休。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吾家兄弟笃天伦,晚景怡怡仅两人。门户相依杏阴旧,藩篱不隔棣华春。难逢燕夜如今日,回愧鳞年以次身。造物倘容顽健在,愿为老栎伴庄椿。

谪宦亡聊又出奔,敢期冠盖也临存。豪华自厌蒸人乳,冷落能来叩席门。莫叹愁肠充苜蓿,从来醉眼盖乾坤。相知政在世情外,赐达回穷不足论。

身同水上萍,老去尚飘零。远客人谁到,空床梦独醒。闪云双电紫,晦雨一灯青。慷慨长歌发,歌声入杳冥。

南邻阻杖藜,屐齿绕床泥。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不知何兴味,更有好诗题。还忆东林否,行苔傍虎溪。

凤酥不将肋斗儿匀,巧倩含娇俊。红镌玉有痕,暖嵌花生晕。旋窝儿粉香都是春。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秋原落日见青山,遥识僧居杳霭间。指点却疑身已到,满窗萝叶上人闲。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

闾阎无居人,倾城饯贤守。拥车不得前,遮拜奉卮酒。民言荷恩勤,拊育踰父母。公不鄙我邦,端能再来不。

未信飞花取次空,绕园千步觅春风。元来都在榴花上,百摺芳心一并红。

古语行船遇打头,此言端可作予羞。平生漫起江山兴,胜处偶为波浪留。败肉腐鱼三日醉,断芦衰柳十分秋。蒋队秀色应凋尽,造物还能借便休。

春深酒熟溪桥鼓,午过斋闻野寺钟。花不知名香自永,倚风临水为谁容。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升降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扣门倦客惟思睡,容膝庵中一枕安。

书尺之作趋简便,情之所托斯可见。志虽少贬言犹婉,体虽少拙敬犹简。堂堂相国缁衣彦,明哲自将亦通原。竦然述赞览遗卷,我欲以之参世变。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斗粟千钱不易酬,海风吹断寄诗邮。谁家盛设蟹黄饼,有客翻披狐白裘。春树自随冬树老,官河长挟野河流。隔生兄弟何须说,来作城南十日游。

故园春到已三旬,满目繁华未觉贫。年老得逢无事日,心闲不类有官人。戴花休管头无那,酌酒何妨手自亲。七十人生从古少,安知来岁有吾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