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萧统的《春日宴晋熙王诗》
拼音和注音
bǎi liù zhōng qī shù , sān qī è shí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百六:古代以为厄运。寒食日的别称。
期数:期数,读音为qī shù,汉语词语,亦作“朞数”。气数;命运,出处《后汉书·冯异岑彭贾复传论》。
三七:1.指代二百十年。2.指代二十一岁。3.指人死后廿一日。4.代表人的三魂七魄。5.有止血作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田七。
萧统
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原诗
百六钟期数,三七厄时中。
国难悲如毁,亲离叹数穷。
藩哲游沮梦,扬化抚边戎。
幸兹同宴醑,引满爱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