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十五日菊

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作品评述

《次韵十五日菊》是宋代丁宝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香多日閟英华,
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
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
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
均无迟速可惊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秋天的花香逐渐消退,花朵的英华逐渐凋零,霜已经融化,不再紧紧地附着在花朵上。这里的“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描绘了秋天的花朵凋零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不受俗眼的影响,抓住时机,不按常规行事。他认为在这个节令下,真正的花朵应该是迎接严寒的冬天中所开放的花朵。这里的“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表达了诗人崇尚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态度。

然后,诗人提到自己对文辞的追求,他将自己的创作纳入了文人墨客的范畴。他希望自己的诗词能够流传下去,载入文人的笔墨之中。而酒,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放松的方式。这里的“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己作品的期待。

最后,诗人提到他曾经阅读过《南华经·齐物论》,这是庄子的著作之一,谈论了自然万物的平等和自然的道理。诗人认为其中的思想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都没有迟缓和矫揉造作之处,令人不由自主地感叹。这里的“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表达了诗人对庄子思想的赞叹和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花朵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独立思考、追求真实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人借鉴庄子的思想,追求自然和真理的道路,表达了对自然和真理的钦佩和追求。整首诗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推荐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

七泽波涛笔下吞,相逢晓日上天门。祗今出处难同调,惭愧高轩几访存。

濮上今秋月,於人太有情。银盘随水涌,素练截江横。岸阔且犹近,船虚夜自明。寒光连上下,万里一心清。

秋风张翰计蹉跎,红豆年年掷逝波。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

人言是金屋,我见即柴门。但认安身处,区区何足论。

寒盟得问鸥。

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荒林春足雨,新昏迸龙雏。邻叟勤致馈,老人欣付厨。朝餐甘饱美,放箸为嗟吁。惜取葛陂杖,犹堪代我驹。

雨随牛迹坡坡绿,云转山腰树树齐。江阁晚添凉似洗,隔林时有野莺啼。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不是他山少,无如此地生。垂梢丛上出,柔叶箨间成。何用高唐峡,风枝扫月明。

雪裹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姜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形名未立,腾兆未分。全无巴鼻,彻底浑仑。

三旬补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以当时万竿竹。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影诗》,见《吟窗杂录》)

白布衫宽乌角巾,谁知曾扈属车尘。行婆内翰共邻曲,田父拾遗相主宾。设苜蓿盘殊菲薄,沽茅柴酒半漓淳。直令爵齿如荀爽,晚节依然愧逸民。

旷望危桥上,微吟落照前。烟霞浓浸海,川岳阔连天。白鸟格不俗,孤云态可怜。终期将尔辈,归去旧江边。

日薄风狞,万里空江,隐隐有声。旋千旗万棹,一时东指,青山断处,白浪成层。渐近渐高,可惊可喜,欻作雪峰楼外横。教人讶,是蛟斗龙争。属镂忠恨腾腾。要句践城台都荡平。奈岸身不动,潮头自落,又如飞剑,斫倒鼍城。若到夜深,更和月看,组练分明十万兵。尤奇特,有稼轩一曲

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

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淡妆。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麝兰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