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旧送彦仁一首追录于此》
拼音和注音
nán wàng héng yáng jiù dé mén , hǔ fú yuán shuài yǒu zhū s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虎符: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元帅:(名)①军衔,高于将官的军官。②古时称统率全军的主帅。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南望衡阳旧德门,虎符元帅有诸孙。
山川我正怀桑梓,水木君能念本原。
两地衣冠曾不乏,百年忠孝至今存。
相违不尽相留意,狼籍秋风酒满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