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作品评述

新秋夜寄诸弟翻译及注释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新秋夜寄诸弟创作背景

  《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新秋夜寄诸弟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4]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

忧国忧民

久疑岩桂尽迟开,留待生朝伴举杯。老去欲寻千日醉,客来同引百花醅。况临高阁枝枝秀,好判闲身日日陪。家酿尽倾君不惜,莫教瓶罄耻为罍。

忧国忧民

溪山佳友朋,不厌寻逐数。当其或违离,梦想然疑作。邂逅偿执袂,倒肠百体跃。返复探数历,昭朗披新濯。积岁狎青溪,风月对残酌。猥羁江海役,绳绠系两脚。晨霁春采动,发兴指东郭。片舸萦波澜,柳芽烟漠漠。铁栅木栏干,莺燕相照灼。戛舷飞笑语,天物偕宿诺。袅袅一线魂,絪缊

忧国忧民

盛礼郊仪肃,纯音帝乐清。葳蕤飘翠羽,赫奕展华旌。凤邸光交覆,鸾旗色共明。缤纷拂葩盖,辉映杂緌缨。且异文竿饰,非同翿舞名。竹宫歌毖祀,雅曲播遗声。

忧国忧民

烟收云敛。极目遥岑三四点。过了重阳。篱下残花未褪黄。郑庄好客。故遣红妆飞大白。月满回廊。饮散歌阑已断肠。

忧国忧民

一榻高楼上,萧然野兴存。雀暄邻树晚,雨暗寺钟昏。问字儿能读,耽诗客共论。吾生真可乐,俯仰任乾坤。

忧国忧民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中岁饱忧患,进退每自持。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行乞遭毒刺,痛刻

忧国忧民

参桂齐名骨自香,百花酿醑助甘凉。含金咀玉风标别,消得肩吾为发扬。

忧国忧民

蓬莱仙人双鬓霜,有蔬一豆酒一觞。长歌劝客声激昂,车如流水门如航。几生道德为腥香,今年入谢朝明光。归心有如三宿桑,抱琴一笑江中央。曰余此琴吾翕张,越山入手修眉苍。不容散花来后堂,毗耶室空唯一床。谁家金钗十二行,春风环佩鸣璆琅。斯须吐握曾未遑,自谓山稳舟深藏。

忧国忧民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忧国忧民

今冬腊候不严凝,暖雾温风气上腾。山脚崦中才有雪,江流慢处亦无冰。欲将何药防春瘴?只有元家金石棱。

忧国忧民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入室倾尊酒,逢春信马蹄。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忧国忧民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忧国忧民

听风听雨江湖上,一叶轻舟檥钓沙。暂却鹜行容退食,秋声先已到枯葭。

忧国忧民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忧国忧民

寒香本已清,真色初既好。谁私化工力,增缀愈妍巧。繁葩贮春意,幽姿照青昊。独无和羹实,终尘愧其表。

忧国忧民

既不梦于我,胡然无一言。形容那可认,骨发想俱存。泪尽血犹滴,雾开山尚昏。相看怜稚子,老病莫销魂。

忧国忧民

赤肉穿多孔,臭骨裹闲皮。已是不著便,更将描画伊。一柄拂聊为伴手,三世佛谁敢称师。鲸怒饮乾沧海水,月明烂烂珊瑚枝。

忧国忧民

元帝斋宫纳弁儿,阿娇金屋篡歌姬。披香博士多才学,刘氏家传有未知。

忧国忧民

壮岁登郎省,旌麾历五州。仁声号循吏,治行最诸侯。忧国言多切,筹边虑更周。积薪无恨望,终老得夷犹。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