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作品评述

译文:
踏着歌舞的步伐,是蓝采和,
这世界有多少能够承受。
美丽的容颜三个春天绽放,
时光流转只是一次投掷。

古人已经消失不再返回,
今人却纷纷而至更加众多。
早晨骑着仙鹤飞向碧落,
傍晚看见桑田滚涛激荡。

长久美好的景象在天空中闪耀,
金银的宫殿高高耸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世界的思考和观察。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流转的时光,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古人已离去,而今人不断涌现,世界的变迁如同桑田滚滚,而时间却只能一次性地流转。诗中还描写了城市的繁荣和奢华,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赏析:
《踏歌》运用了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时光的流转,展示了人事如梭的感慨。诗中的景象有力地表现了城市的繁荣和奢华,通过描绘金银宫殿和高耸的阙楼,展示了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态。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蓝采和是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今重庆江津白沙镇永兴大圆洞得道成仙。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坚。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蓝采和的生平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最早见於南唐沈汾《续仙传》。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蓝采和常行歌于城濠州城(今安徽凤阳),手持大拍板长三尺馀,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蓝采和”在八仙中排第六位。

  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据传他常身穿破蓝衫,手持大拍板,在濠州城行乞,乘醉而歌,云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 去。一说蓝采和原名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年五十岁做寿时失误官身,被官府棒打四十大板,后被钟离权引度成仙。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元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蓝采和长安闹剧》等剧本对蓝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说法。

  南唐沈汾《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有人孩童时见过他,及至年老再见,采和颜状如故,后于酒楼乘醉骑鹤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蓝采和,四川省大英县人。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每次在大街,手持大拍版,长三尺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

蓝采和的民间传说

  蓝采和,四川省,大英县人,他是大英县卓筒井镇石马村蓝氏家族的祖先.《蓝氏族谱》,记载了汉族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神仙之一蓝采和,实为唐高宗开德元年癸酉科进士,系大英县卓筒井镇石马村蓝氏家族的祖先。四川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有关专家已对这部严重腐烂的族谱修补完毕,其鉴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族谱为证 蓝采和子孙躬耕大英. 据遂宁市美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成朝根介绍,大英县卓筒井镇石马村400多户人全部姓蓝,在获悉该村蓝氏家族族谱记载了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蓝采和的相关情况后,由大英县中国死海旅游区经理陈知民、大英县招商旅游局副局长何国华、遂宁市美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成朝根等人组成的考察团专程来到该村考察。在该村四社农民蓝印文家中,考察团找到了两本严重损坏的《蓝氏族谱》,内有一段文字专门记载了蓝采和的简历、妻子李氏及其子孙的秘闻。据族谱记载:“蓝采和,唐高宗开德元年癸酉科进士,受谏议大夫。因杵于权臣杨国遂,后解印别妻离子,修炼百日飞升,称为大罗仙者,即公也。有歌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何颜一椿树,流年一抛梭……”这两本族谱重点记载了蓝氏家族从隋朝到民国时期所有家族成员的兴衰历史。蓝印文为蓝氏家族第21世后裔,石马村一带现有蓝氏后裔2000余人。破损严重 族谱已有400多年历史该族谱是从明朝时候开始记录的,推出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族谱共有两册,一册为正楷毛笔手抄16开本,据说此本为总谱;一册破损已经较为严重,为正楷毛笔手抄8开本,此为分谱。这两本族谱一大一小,纸张都已经泛黄,不少地方已经腐化,但保留得较为完整。成朝根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八仙都是从真人演变而来的,“当前从国内查到的资料来看,都能找到其中七仙真人的历史背景,惟独蓝采和的真人背景无从考究。”所以,这两册蓝氏族谱对研究我国道教传说有很大参考价值,精心修补 真实性有待权威鉴定这项发现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请四川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的专家对该族谱做了复制和复原工作。昨日下午,记者与持有和保存这部族谱的大英县中国死海旅游区的宋经理取得联系,宋经理称族谱复制和复原工作已经完成,专家认为它确实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但其真实性还有待于权威鉴定部门作进一步鉴定。

蓝采和的成长历程

  据传,蓝采和十八岁就接了爷爷的班,开始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灵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药篮进入山中,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曲眉大眼、坦脸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边睡觉,黑刺刺的肚脐边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滴着许多黑血。蓝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挤用口吸那疮。脓血吸尽了,蓝采和就帖一张膏药在那里。哪晓得那老者肚子上竟流出血来,蓝采和顿时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药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呀!”
过了一会儿,那老者睁开眼睛盯着蓝采和突然大声说:“傻瓜,还不赶快用篮子去提一篮子水来,这里还流血呢!”都说竹篮提水一场空,蓝采和心里明白,却又无奈,就飞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边,篮子是滴水全无。蓝采和见老者苦笑两声,又听他数落道:“真笨,用那塘里的粘泥糊在篮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说完叹了一口气。蓝采和脸一红,照老者的话做了。提了一篮水,可是成了浑沌汤!那老者一看发了怒:“痴货!还不快把它倒掉,换一篮子清水来!”

  蓝采和心中上了火,却又不发作,毕竟那是个可怜的老人呀。他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俏丽的女人在一旁捂着嘴笑,他更加尴尬了。那女人说:“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蓝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篮,搜肠刮肚还是一点办法没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说:“你看那荷叶比泥巴那个好?”她说。
蓝采和看看清绿滴翠、宽大的荷叶,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脑门,就去摘了几张荷叶,叠在篮子里提了一篮子清澈澈的水来。老者仰倒在地,蓝采和自然会意,将一篮清水泼在那一滩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时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蓝采和奇异至极,瞪着眼,张着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刚才下塘时身上冷不冷?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么?”那老者翻身站起来,指着荷塘。蓝采和于是就依老者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变得轻飘飘的。那女人捡起篮子,娇声娇气地说:“大哥,你成仙了。”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那老者拉了蓝采和一把,顿时他和他手提的竹篮子就离开了地面,老者说:“我们去蓬莱岛玩玩去!”蓝采和腾空而起,看见膝下萦绕着蘑菇状彩云,追随着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钟离权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元剧《钟离权度蓝采和》则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年五十时,做寿因不知犯了什么错,为官府扣打,后被钟离权度化成仙。

  《全唐诗》录蓝采和《踏歌》一首: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诗词推荐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抒情

少年真力学,玄月闭书帷。老去浑无赖,心空自不知。交游谁识面,文字略存诗。笑向诸孙说,疏慵非汝师。

抒情

摇漾越江春,相将采白蘋.归时不觉夜,出浦月随人。

抒情

六尺玲珑日日开,个中那解着纤埃。主人无耳谁求洗,试问声从何处来。

抒情

七月都城争乞巧。荷花旖旎新棚笊。笼袖娇民儿女狡。偏相搅。穿针月下浓汝佼。碧玉莲房和柄拗。晡时饮酒醒时卯。淋罢麻秸秋雨饱。新凉稍。夜灯叫卖鸡头*。

抒情

君不见会稽城南卖花翁,以花为粮如蜜蜂。朝卖一株紫,暮卖一枝红。屋破见青天,盎中米常空。卖花得钱送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春春花开岂有极,日日我醉终无涯。亦不知天子殿前宣白麻,亦不知相公门前筑堤沙。客来与语不能答,但见醉发覆面垂。

抒情

辇路岐山曲,储胥渭水湄。教成提将鼓,礼备植虞旗。不取从畋乐,先流去杀慈。舜韶同舞日,汤祝尽飞时。物应阳和施,人知雨露私。何如穆天子,七萃几劳师。

抒情

深央毒歊烦,沸鼎游群鱼。金凉念何许,颇欲膏吾车。行行有佳处,舍南得精庐。方塘水冷冷,嘉树阴疎疎。寒光四围之,气象豁以舒。清浊本相形,暑去不待除。赤脚踏潺湲,褫带凌空虚。杯盘固草草,言归且徐徐。山僧擅幽胜,意轻南面孤。久矣不复贵,厌弃同污渠。贵人便宴安,大第

抒情

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谿。钓矶开月殿,筑道出云梯。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虚空陈伎乐,衣服制虹霓。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抒情

风泉吹满看书台,洞口松声万壑哀。几度倚阑听不足,请君琴里写归来。

抒情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抒情

闹市门头,有事句子。摆手出漳江,全身在里许。

抒情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抒情

万般名利不关身,况待山平海变尘。五月波涛争下峡,满堂金玉为何人。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谁似雨蓬蓬底客,渚花汀鸟自相亲。

抒情

宿雾恋乔木,落花粘瘦枝。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来时。霁月成相约,凉风解见知。僧房安一枕,海气濯冰肌。

抒情

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古来闻。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

抒情

银幡彩胜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抒情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抒情

韩愈南投瘅海波,元和天子老中讹。檀檐金墄犹堪笑,愿作重来赴火蛾。

抒情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