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作品评述

【注释】:
原序: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 )。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 ,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 ”的州团练副使 ,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
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 ”,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楚语吴歌”句 ,于平和的语气中 ,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 ,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 。过片三句 ,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 ,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 。一个“闲”字 ,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 ,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 。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 ,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 ,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 、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誓节摧孤幼,尘奁不复妆。夜机同妇织,晓陇课僮身。革旨期终养,衰荣毕后工。前罔指陶墓,旨鹤重妾凉。

归去来

破窗多穿风,冷烛无定焰。滴沥随衣泪,反覆到心念。趋生迷夷涂,失城陷深堑。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无家可容归,有灶亦断掭。凫短鹤脤长,饮啄两自赡。天有不可问,何独於我欠。吾观序卦辞,否乃适泰渐。而余何为者,独此不见验。譬如白为缁,一造遂永染。久生人所羡,我独

归去来

承明少休沐,建礼省文书。夜漏行人息,归鞍落日馀。悬知三五夕,万户千门辟。夜出曙翻归,倾城满南陌。陌头驰骋尽繁华,王孙公子五侯家。由来月明如白日,共道春灯胜百花。聊看侍中千宝骑,强识小妇七香车。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竞向长杨柳市北,肯过精舍竹林前。

归去来

古今胸次浩江河,才比诸公十倍过。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

归去来

黄叶鸣林卷地风,一天秋色雁横空。风狂吹作欹斜字,似我遥书咄咄中。

归去来

万竹中通两牖虚,红尘炎暑不关渠。幽人日用底难办,一榻午风清有余。

归去来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归去来

急雨淙琤打轿檐,绿荷声里下湖船。时时更把山礬嗅,岩桂香中八月天。

归去来

宿怀终南意,及此语云峰。夜闻竹涧静,晓望林岭重。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岂无山中赏,但畏心莫从。

归去来

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万里波连蜀,三更雨到船。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丛边。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

归去来

并州汾上阁,登望似吴阊。贯郭河通路,萦村水逼乡。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莫论江湖思,南人正断肠。

归去来

眼里铅华今日见,胸中冰炭几时除。欲知老子消怀处,静夜青灯一卷书。

归去来

河桥春尽送君归,又惜无欢度此时。乱花满眼遮人望,不见行尘空酒旗。

归去来

南鸿过尽,正龙沙岁晚,严凝时节。朔吹翻空沙石走,一夜坤维冻裂。宇宙茫茫,山川杳杳,千里飞阴雪。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此去佳游知不负,醉里雕鞍南陌。粪火炉边,简书丛里,肯念飘零客。故人欲问,此情正待君说。

归去来

白发随梳落,吟怀说向谁。敢辞成事晚,自是出山迟。拟动如浮海,凡言似课诗。终身事知己,此外复何为。

归去来

草径盘纡入废园,涨余野水有残痕。新蒲漫漫藏孤艇,茂树阴阴失近村。拄杖敲门求小憩,老盆盛酒泻微浑。兴阑却觅桥边路,数点归鸦已带昏。

归去来

绿锁窗前双凤奁。调朱匀粉玉纤纤。妆成谁解尽情看。柳转光风丝袅娜,花明晴日锦斓斑。一春心事在眉尖。

归去来

拥鼻行吟水上楼,不堪重数少年游。四更中酒半床病,三月伤春满镜愁。白面书生期马革,黄金游客剩貂裘。近来检校行藏处,飞叶僧房细雨舟。

归去来

天上高飞地上行,终难万里附鹏程。鹭鸶股肉无人割,老守菰蒲过一生。

归去来

吕公年已莫,择主渭河边。跪饵留双膝,临溪不计年。神专能陷石,心大岂营鳣。不到磻溪上,安知自守坚。

归去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