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作品评述

【注释】:
原序: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 )。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 ,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 ”的州团练副使 ,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
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 ”,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楚语吴歌”句 ,于平和的语气中 ,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 ,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 。过片三句 ,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 ,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 。一个“闲”字 ,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 ,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 。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 ,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 ,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 、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岁在戊午正月五,代宰臣供万寿诗。凤凰山下芙蓉阁,龙础无踪世不知。

归去来

乌衣兄弟集,我亦据胡床。晚菊数枝在,小园幽兴长。霜清桑落熟,汤嫩雨前香。草草虽堪笑,他年未易忘。

归去来

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

归去来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归去来

夜宿华严寺,人扶到上方。唤僧同看画,避佛旋移床。小雨不成雪,烈风还作霜。锺残灯渐暗,趺坐默焚香。

归去来

自昔闻称疾,于今是养疴。三盃留客案,五子倦朝珂。落落堪忧苦,星星奈老何。酒希非所嗜,扬宅竟谁过。

归去来

不际明时论石渠,空将薄命仕鸿都。天公似把词人戏,父子然脐子坠胡。

归去来

西川凿山三大像,突兀皆在江之湄。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窜仪。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厘。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归去来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归去来

视絮劳群从,祗承愧阖家。乳泉供水处,金液养丹芽。加酿厚如酪,旋舂香胜花。百端扶老惫,无物报投瓜。

归去来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归去来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归去来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归去来

三绝韦编及太玄,潜虚象数究先天。前人推算空劳力,不似而今卖得钱。

归去来

数椽空屋枕清流,一榻萧然散百忧。终日掩关尘境谢,有时开卷古人游。鸣鸠去後沧浪晚,飞雨来初菡萏秋。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

归去来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归去来

欲驻长春学道家,如何白雪是黄芽。聊凭高士五株柳,为问仙人三杂花。

归去来

山南地似岭南温,腊月梅开已浃辰。耻与百花争俗态,独殊群艳占先春。角中飘去凄於骨。笛里吹来妙入神。秀额妆残黏素粉,画梁歌暖起轻尘。宰君惜艳献州牧,太守分香及野人。手把数枝重叠嗅,忍教芳酒不濡唇。

归去来

文章声价有东坡,岁晚亲逢春梦婆。一闻千悟无余事,背负大瓢还唱歌。惜哉龙眠不好事,不为写东坡海外郊行图。

归去来

黄个啼暖隔江村,嫩绿团阴暗小门。昨夜茅檐雷过雨,阶前添鹂箨龙孙。

归去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