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萧纲的《春江曲》
拼音和注音
kè xíng zhǐ niàn lù , xiāng zhēng dù jīng kǒ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三国时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习称京口。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东晋末,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与刘裕大战于此。
相争:彼此争夺;争斗。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原诗
客行只念路,相争度京口。
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