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贯休的《再游东林寺作五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pì shé xíng zhě jīn hé zài , huā lǐ wéi wén jiū niǎo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行者:(名)①(书)行人。②出家而没有剃去头发的佛教徒。
何在:(书)(动)在哪里:理由~?
蛇行:蛇行shéxíng∶全身伏地,爬行蛇行匍伏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蜿蜒曲折小溪蛇行,绕林而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原诗
玉像珠龛香阵横,锦霞多傍石墙生。
辟蛇行者今何在,花里唯闻鸠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