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道中

日暮倦趋山市远,解衣聊复憩岩阿。
云迷险道藤穿石,水落悬崖草乱坡。
木客下时人迹少,鹧鸪啼处客愁多。
向南言语凭谁辩,莫问蛮方事若何。

作品评述

《湘乡道中》是陈秀民在元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你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日暮倦趋山市远,
解衣聊复憩岩阿。
云迷险道藤穿石,
水落悬崖草乱坡。
木客下时人迹少,
鹧鸪啼处客愁多。
向南言语凭谁辩,
莫问蛮方事若何。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湘乡道中的情景。太阳西斜,他疲倦地走在远离山市的道路上,解开衣衫,找一块岩石休息。云雾迷失了蜿蜒险峻的小道,藤蔓穿过石缝,水从悬崖上落下,草丛杂乱地生长在坡上。这里人迹罕至,只有鹧鸪在啼叫,旅人因孤寂而感到愁苦。他面对南方,想要说些话,但没有人能明白他的辩解,也不要问他关于蛮方的事情如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乡道中的景色和旅人的心境,展示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作者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旅人的心情与环境相结合,表达了他在陌生的湘乡道路上的孤寂与困惑。

诗中描述的景物有些荒凉和险峻,暗示了旅人所处的环境并不友好。云雾迷失了小道,藤蔓顽强地穿过石缝,水从悬崖上落下,草丛乱糟糟地生长,这些描写给人一种荒凉和难以逾越的感觉。

诗中的木客下时人迹少,鹧鸪啼处客愁多,反映出旅人在湘乡道中的孤独和寂寞。他感到无助,想要说出自己的心声,但徒劳无功,无人能够理解他的辩解和内心的苦闷。

最后两句“向南言语凭谁辩,莫问蛮方事若何。”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南方的陌生和无法言说的困惑。南方的事情,对于旅人来说是陌生而无从解答的,所以他劝人不要问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表现了旅人在湘乡道中的孤独和困惑,以及对于陌生环境和无法言说的感叹。

诗词推荐

故人何处殁,谪宦极南天。远地身狼狈,穷途事果然。白须才过海,丹旐却归船。肠断相逢路,新来客又迁。

十年消息断,空使梦烟萝。嵩岳几时下,洞庭何日过。瓶干离涧久,衲坏卧云多。意欲相留住,游方肯舍么。

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雁峰侵瘴远,桂水出云流。坐惜离居晚,相思绿蕙秋。

别情荼无苦,诀语若为道。日近长安遥,山围烟浪绕。星河通故都,冰雪迫凋槁。回辕尚茫茫,延颈空矫矫。卜归付乾策,此策何人抱。

无计补天漏,宁关以瓦为。昼居衣数燎,宵卧枕频移。惯闷长凭酒,穷愁更有诗。何须偻句问,可向穴居知。

疏风舞天际,坐觉秋容开。新凉万金直,竟从何许来。修梧脱老叶,槭槭投空阶。故人渺云水,音徽谅难谐。政恐岁华晚,便与人意乖。脱巾漉初熟,聊以洗此怀。

为人非外铄,己与物同之。私欲阴霾蔽,良心日月亏。若能无窒碍,底用苦思惟。天理浑然处,吾生自有涯。

韶阳生长十余年,城郭重经固宛然。叹息紫微仙去久,尚余遗墨照山川。

小庭数朵寒梅放,雪缀霜棱。装点香英。玉软琼娇两未胜。佳人皓腕争攀取,插向壶冰。素色相乘。不羡高花万万层。

客久颜容改,羞开古镜奁。瘦添清骨相,老减白髭髯。云暗山无塔,楼空雨一帘。休官归去后,疏散似陶潜。

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虚亭面疏篁,窈窕众景聚。更与坐中人,行寻望来处。

善政无惭色,吟归似等闲。惟将六幅绢,写得九华山。求理头空白,离京债未还。仍闻猿与鹤,都在一船间。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姜夔荒冢白苹深,鸑鷟无声结绿沈。拟向鄱阳寻后杜,只招张叟听君吟。

冻折枯梅,三两枝亚。香度野桥,影横茆舍。道人鼻观相忘,有眼如盲,不被这些留碍。可怜鬼窟藏身,唤起来,雪团打,雪团打。

风骨最魁岸,宇宙更宽平。□人皆道,天上南极寿星精。随意后园花木,满眼家山松竹,尽可适平生。门外底须问,好占菊轩清。听乡评,义方训,莫如兄。元方既玉就□,更要季方成。不使尘劳顿挫,他日功名入手,当不负椿庭。不见窦谏议,教子有余荣。

春云骄不行,冻雨作飞雪。夜深归无烛,已觉马蹄滑。那知事未已,通夕注不歇。堂寒晓附火,檐滴更清绝。前者城东边,桃李粲已发。阴阳不可料,寒气晚犹泄。青青高坡麦,旧事日可阅。当春望时雨。盛雪或为孽。生民常苦勤,不敢爱膏血。如何待一饱,常苦神物夺。茫茫元精理,未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