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一首

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
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

作品评述

《子规一首》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子规鸟在高处哀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失意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碧竿微露月玲珑,
谢豹伤心独叫风。
高处已应闻滴血,
山榴一夜几枝红。

诗中的“碧竿微露月玲珑”描述了夜晚静谧的景象,月光透过稀疏的竹竿投下微弱的光芒,蓝色的竹竿与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而有诗意的图景。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谢豹”,谢豹是指子规鸟,因为它的叫声像哀痛哭泣而得名。诗中写到谢豹伤心独叫,这里可以引申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意,他和子规鸟一样,感到无依无靠,只能借助孤鸣来表达内心的悲伤。

接下来的“高处已应闻滴血”描述了子规鸟在高处的哀嚎声,如此凄厉悲伤,引发了人们对其所受折磨的同情。这里的“闻滴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同身受,听到了子规鸟的哀鸣声,心似乎也滴血般痛苦。

最后的“山榴一夜几枝红”则强调了孤独沉寂中的希望和转机。山榴是落叶灌木,其花朵红艳独特,孤独地开放在夜晚。这里可以理解为即使在黑暗中,也会有些许希望的存在,一夜之间,几枝山榴花开放出红艳的光彩。

整首诗以描写子规鸟的哀鸣为主线,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子规鸟的哀鸣和山榴花的孤芳自赏,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失意的情感,并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借以抒发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诗篇抑扬顿挫,深情厚意,给读者留下一种凄美、寂寥而又希望的印象。

作者介绍

陆龟蒙,字鲁望,苏州人,元方七世孙。举进士不第,辟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自号天随子。以高士召,不赴。李蔚、虞携素重之,及当国,召拜拾遗,诏方下卒。光化中,赠右补阙。集二十卷,今编诗十四卷。

诗词推荐

夜枕疑为雨,晓檐还见星。骤闻成摵摵,熟听乃泠泠。信矣无不下,况于高建瓴。此行非绝远,楚粤自相因。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病眼逢药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老去痴顽百不能,非醒非醉日腾腾。敲门惟有徵租吏,好事元无送米僧。旧俗不还谁复念,古书虽在渐难凭。平生意气今如此,惆怅西窗半夜灯!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甲子虽推小雪天,刺桐犹绿槿花然。阳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州雨露偏。

恨匆匆赋别,回首望,一长嗟。记执手临流,迟迟去马,浩浩平沙。此际黯然肠断,柰一痕、明月两天涯。南去孤舟渐远,今宵宿向谁家。别来旬日未曾过,如隔几年华。纵极目层崖,故人何处,泪落兼葭。聚散古今难必,且乘风、高咏木兰花。但愿朱颜长好,不愁水远山遐。

挂头方帽与乌纱,兄自看梅北煮茶。间问水边行乐去,向阳浑有机株花。

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暝色兼荒远,初分浦淑烟。应知汉江佩,月竹斗娟娟。

上得山来过石门,谒灵特地乞真言。再三许我前程事,敢不留诗荷圣恩。

乱红狼籍紫苔斑,帘捲东风雨脚残。蜀酒渐宜消昼永,单衣犹觉怯朝寒。玲珑有客双摇辔,矍铄何人一据鞍。芍药酴醿晴更好,劝君休作梦中看。

长岁狎纷諠,新庐稍疏静。虚名亦相累,簪佩来整整。青天戍楼柳,白日仙林杏。散书一长谣,消此清夏永。

古今三绝。惟郑国三良,汉家三杰。三俊才名,三儒文学,更有三君清节。争似一门三秀,三子三孙奇特。人总道,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庆惬。况正是,三月风光,杯好倾三百。子并三贤,孙齐三少,俱笃三馀事业。文既三冬用,名即三元高揭。亲俱庆,看宠加三命,礼膺三接。

自怜野客都无著。

死别重泉閟,生离万里赊。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

细草平芜接渚沙,僧庵系马柏阴斜。青山几曲绕流水,啼鸟数声随落花。芳景流连春富贵,晴林浮动日光华。独怜人事多非旧,寂寞荒村点暮鸦。

倦客维扬每自悲,有时双泪等闲垂。眼前所识皆庸我,天下为忧可语谁。把臂便嫌逢子晚,开縢乃见起予诗。卷舒万彻吟千遍,此後多应手有胝。

一剑沙场独苦辛,天阴杀气作黄尘。沉思鸟尽弓无用,肘后累累却雇身。

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