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袁黄的《浔江夜泊》
拼音和注音
xún yáng jiāng shàng zhè gū tí , máo wū qīng dēng gé shuǐ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江上:江岸上。江面上。江中。
茅屋:用茅草所盖的房屋。
隔水:隔水,又称隔界,汉语词语,意思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鹧鸪: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体大如鸠,头顶暗紫赤色,背灰褐色。嘴红,腹部带黄色,脚深红。群栖地上,营巢于土穴中。
水西:泛指水的西边。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3.花名。
青灯:1.亦作“青鐙”。光线青荧的油灯。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袁黄
初名表,后改名黄,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明代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原诗
浔阳江上鹧鸪啼,茅屋青灯隔水西。
独坐孤篷伤往事,寒鸦飞尽楚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