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善世求禅人归省

家在浙阳河,扁舟载月多。
天空山接野,木落水生波。
云物催归兴,乾坤发浩歌。
少年才力俊,亦足慰蹉跎。

作品评述

《赠善世求禅人归省》是明代古春兰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在浙阳河,扁舟载月多。
天空山接野,木落水生波。
云物催归兴,乾坤发浩歌。
少年才力俊,亦足慰蹉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修者离家返乡的场景。诗人描述了他的家在浙阳河畔,他乘坐小船,载着明亮的月光。天空与山脉相接,林木落在水中产生涟漪。云彩和自然景物加快了他回家的心情,整个世界都在歌颂着宽广的天地。诗人赞美了这位年轻禅修者的才华和精力,也为他曾经的迷茫和挫折感到安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归乡的情景。首句"家在浙阳河,扁舟载月多"描绘了诗人的家在浙阳河畔,禅修者乘坐小船,月光洒在船上,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天空山接野,木落水生波"这两句描述,将天空、山脉、林木和水波相融合,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景色。

下半首开始,诗人通过"云物催归兴,乾坤发浩歌"表达了禅修者内心归家的喜悦。云彩和物体的形象化催促禅修者加快归乡的步伐,他感受到乾坤间发出的宏大歌声,象征着整个世界都在庆贺他的归来。最后两句"少年才力俊,亦足慰蹉跎"赞美了这位年轻禅修者的才华与魄力,并表示对他曾经的迷茫和困顿感到欣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禅修者的归家之喜,表达了对禅修者的赞美和理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禅修者的归家与整个世界的和谐相融合,传达出一种宽广和慰藉的情感。这首诗词既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也具有超越个体的意义,展现了人与自然融洽共生的美好图景。

诗词推荐

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

江花江草净春烟,北望空怀乘兴船。水国人家种杨柳,清明士女竞秋千。客厨未乞龙蛇火,旅食频催犬马年。遥想风流王柱史,西台银烛柘枝颠。

高挂虚窗对绿池,鸟啼声歇柳阴移。含风珍簟闲眠处,叠雪轻衫新浴时。泉冷甘瓜开碧玉,手香素藕罥长丝。夕阳四面渔歌起,又赴邻翁把钓期。

从游十载前,总角君尚少。相逢十载后,我宾雪争曜。修鳞从巨壑,倦羽落荒峤。盛衰各自异,巧拙更相诮。义理浩无涯,经纶孰知要。立身如处女,被服善窈窕。止令公子慕,莫博千金笑。

侵晨霜气严,溪口冰已合。乌榜将进迟,寒篙旋摧拉。遥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登临兴都尽,薄暮沿清霅。

乌纱灵寿对秋风,怅望浮云济水东。官树阴阴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翁。

江城南畔碧连峰,畴昔贞人寄此中。琳宇邃深灵迹在,仙坛牢落杏花空。池塘自老琴高鲤,岩谷仍回御寇风。共羡碧虚官职好,谁知阴有济民功。

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哦诗只道更无题,物物秋来摠是诗。著意染须玄尚白,梳头得虱素成缁。

孤舟上水过湘沅,桂岭南枝花正繁。行客自知心有托,不闻惊浪与啼猿。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路极阴溪里,寒生暑气中。闲云低覆草,片水静涵空。方见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东君调护亦多情,瘦比夷齐彻骨清。有韵绿毛时倒挂,无尘白鹭可同盟。未应桃叶能称姊,若齿山樊定是兄。何事故园频入梦,疏枝新赏玉谿晴。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陌上秋风动酒旗,江头丝竹竞相追。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绣毂尽为行乐伴,艳歌皆属太平诗。微臣幸忝颁尧历,一望郊原惬所思。

昨日三川新罢守,今年四皓尽分司。幸陪散秩闲居日,好是登山临水时。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龙门泉石香山月,早晚同游报一期。

当年文伯。曾是东坡门下客。文采风流。奕叶传芳总未休。为公持酒。愿祝彩衣无限寿。归觐枫宸。剩醉长安几度春。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登临筋力犹如昨,兴废循环自有时。青石独存超士传,粉牌新得省郎诗。云山改色风生座,野鹿无踪水满池。胜处只宜文字饮,不须红袖苦追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