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但自怀中解垢衣,威音王佛汝须知。
忆前妙得犹为二,何况今时说是非。

作品评述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但自怀中解垢衣,
威音王佛汝须知。
忆前妙得犹为二,
何况今时说是非。

诗意:
这首诗是由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所创作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中表达了对证道的赞颂和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体验和信仰观点。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释印肃对证道的认知和体悟。首句“但自怀中解垢衣”意味着修行者通过内心的净化,摒弃尘世间的烦恼和杂念。垢衣象征着内心的烦扰和纷杂,解掉垢衣则表示摆脱了这些束缚。

接下来的一句“威音王佛汝须知”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认同。威音王佛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形象,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法的崇高和智慧的追求。

下半首的两句“忆前妙得犹为二,何况今时说是非”表明了诗人对前人的智慧和道理的回忆和思考。诗人认为前人所得的妙理已经是非常珍贵的,而如今时代更是充斥着各种是非之辩,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明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证道的赞颂,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呼唤。这首诗激发人们思考自己内心的净化和与道的接近,以及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态度。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小睡西斋听雨凉,竹鸡声里梦难长。开门山色都争入,只放青苍一册方。

谋袁大似为曹谋,却道辛毗破冀州。五夜邺沟深二丈,袁公神武一时休。

双树林间结草庵,拈花一笑拜瞿昙。玄风像栗餐亭午,堂下门徒且放参。

秦王龙剑燕后琴,珊瑚宝匣镂双心。谁家女儿抱香枕,开衾灭烛愿侍寝。琼窗半上金镂帱,轻罗掩面不遮羞。青绮帏中坐相忆,红鸾镜里见愁色。檐花照月莺对栖,空将可怜暗中啼。

清庙图书宝,熙朝雅颂音。频繁炻节召,荏苒二毛侵。衣饭家才足,丘园意亦深。卧听床下士,时作武侯吟。

鄂渚云归后,巴山雨过时。鹃啼湘女庙,花落楚王祠。家远身如梦,愁多鬓易丝。聊将身暂泊,沙嘴看鸬鹚。

□□藁砧死,先畴自垦耕。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脱屣红尘谁肯办,挂冠黑发世应无。原陪几杖登南阜,遥想氛埃暗北区。晚节功名端不免,云台依旧矗天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

步步青山拥碧溪,村村麦陇入桑畦。路将好景匆匆过,轿避柔柯故故低。风饵雨纨香有思,带罗簪玉净无泥。如今始悟严夫子,不把渔竿换介圭。

王维右丞词云:秦川一半夕阳开。此句尤佳。玉管朱弦莫急催,容听歌送十分杯。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云门一曲,彻髓彻骨。霁雪千峰,寒梅破萼。啐啄公子,风流鸣木。

耳白无盖世名,眼碧有奇中语。老夫定非醉翁,斯人莫是初祖。

松间开一径,秋草自相依。终日不冠带,空山无是非。投纶溪鸟伴,曝药谷云飞。时向邻家去,狂歌夜醉归。

曾见老人潭上坐,忽然不见石泓深。至今月白风清夜,潭底时闻似笛吟。

万骑横江泣鼓鞞,千枝画角一行吹。淮南今夜好明月,船上美人空泪垂。

墓门惨淡碧湖中,丹雘朱扉射水红。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隔春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