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其四)芭蕉》
拼音和注音
bā jiāo zhí qiū kǎn , wù yún qiáo cuì z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芭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果实也称芭蕉,可食用,状似香蕉。
憔悴: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芭蕉值秋槛,勿云憔悴姿。
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