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弥勒院

桥通流水绿溶溶,殿阁穹然镇象龙。
半壁石桥通雪窦,一龛丽室占雷峰。
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
遥想空庭明月夜,浮屠桂树影重重。

作品评述

《题弥勒院》是宋代文人章孝参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桥通流水绿溶溶,
殿阁穹然镇象龙。
半壁石桥通雪窦,
一龛丽室占雷峰。
挂岩屋似六和塔,
入路门如九里松。
遥想空庭明月夜,
浮屠桂树影重重。

诗意:
这首诗题写了一座名为"弥勒院"的景观。诗人通过描绘院内的桥梁、殿阁、石窟、亭台等景物,展现了这座地方的壮丽和神秘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遐想和对佛教文化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景观画面。首句"桥通流水绿溶溶",通过描绘一座桥梁通往流水,流水碧绿流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殿阁穹然镇象龙"表达了宏伟的宫殿和庙宇气势磅礴的形象,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接着,诗人描述了半壁石桥通向雪窦,雪窦是佛教寺庙中的洞穴,暗示了它的神秘和庄严。"一龛丽室占雷峰"则描绘了一座宏伟的殿宇屹立在雷峰上,给人以壮丽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继续描绘了庙宇的景观。"岩屋似六和塔"意味着岩屋形状犹如六和塔,六和塔是佛教中常见的塔形。"入路门如九里松"形容庙宇的门像是茂密的九里松,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最后两句"遥想空庭明月夜,浮屠桂树影重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遐想。"空庭明月夜"意味着庭院空旷,明月高悬,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浮屠桂树影重重"则暗示了浮屠和桂树的倒影在夜晚中反复出现,增添了诗意的深邃和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弥勒院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和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推荐

冻撮闲庭土皆裂,风号门外人来绝。可怜万事不干身,凭栏且看千峰雪。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郊庙熙成霈率滨,罪如猾夏亦维新。边烽已却来南虏,使节犹烦第一人。遥想穹庐占汉月,便呼重译布唐春。单于若问公家世,说与麒麟画老臣。

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庭院欲昏黄,秋思恼人情乱。宝瑟试弹新曲,更与谁同伴。阳台魂梦杳无踪,奴住巫山畔。不似楚襄云雨,俏输他一半。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灿灿黄花老圃宽,秋芳不采岂云悭。江南九日闽千里,尚挹寒香纸墨间。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堆盘粲红颗,味不减棱梅。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短发萧萧老侍祠,夜坛三上华封辞。皇储天启重轮日,帝座春环万寿卮。材具不供当世用,林居亦望太平时。羽衣舞手香如雾,报答空餐但祝厘。

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

万戟高攒女几晴,卷帘初见雪峥嵘。光迎晓日峰千叠,气入阴风夜五更。晴色北临秦甸白,寒威东抱洛阳清。坐看沟壑承余泽,付与春田次第耕。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

异乡三十口,亲老复家贫。无事乾坤内,虚为翰墨人。岁华南去后,愁梦北来频。惆怅江边柳,依依又欲春。

幄坐尊儒术,华光御讲筵。爰开柏梁宴,为毕曲台篇。法從飞緌接,藩房绮组联。赐花均彩萼,陪鼎杂冬鲜。甘润声诗洽,芳蕤注籍传。师臣咸拜手,归道黼帷前。

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何时一枕逍遥夜,细话初心。若问如今。也似当时著意深。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尚书学士得赐头纲龙茶一斤,八饼,今年纲到最迟。)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杭州梵天寺有月廊数百间,寺中多白杨梅、卢橘。)会稽且作须臾意,従此归田策最良。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飞岂有期

爱他休日更新晴,忍欲春寒上古城。废垒荒芦无一好春,来微径总堪行。

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