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感怀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
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
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
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作品评述

《濠梁感怀》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回忆起自己的叔叔曾随天子前往泰山封禅的情景,以及自己追随叔叔的足迹,来到观鱼台和承明庐的经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
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
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
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作者通过描述天子封禅的盛况,以及自己追随叔叔的经历,展现了对古代帝王威严和荣耀的向往和敬仰。诗中提到的泰山、观鱼台和承明庐等地,都是与古代帝王有关的重要场所,象征着权力和尊严。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回忆:诗词通过描述天子封禅和作者追随叔叔的经历,展现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这种回忆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辉煌,同时也引发对古代帝王的敬仰和向往。

2. 帝王威严:诗中提到的泰山、观鱼台和承明庐等地,都是与古代帝王有关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尊严,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诗词表达了对帝王威严的向往和敬仰。

3. 文化传承:诗词中的萤照墨石书一句,暗示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墨石书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方式,而萤火虫则象征着夜晚的文化活动。通过将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诗词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回忆和描绘古代帝王的盛况,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帝王威严的向往。同时,诗词中也蕴含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和珍视。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野宽秋望阁,浩荡雨初还。寒树争标岭,归云各占山。岁穷风物惨,地阔井闾闲。饱食端无补,微官亦愧颜。

六代烟尘息,千年象教尊。衣冠悲故里,聚落见荒村。

白首师儒学愈专,未应褐博缨鲜。离群旧友青云上,负笈诸生绛帐前。京洛风尘销客袂,江湖春色趁归船。飘然无复羁名累,道信乡闾足谓贤。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太史登观台,天街耀旄头。大君忽霆震,诏爵冠军侯。南必梁孙源,西将圉昆丘。河陇征击卒,虎符到我州。朝集咸林城,师言乱啁啾。杀气变木德,凛凛如高秋。元戎启神皇,庙堂发嘉谋。息兵业稼穑,归马复休牛。和风开阴雪,大耀中天流。欢声殷河岳,涵荡非烟浮。邦牧新下车,德礼

野鸟山花能说法,茂林修竹是参徒。时常举一个心字,觌面当机见也无。云埋夜月,冰透玉壶。明暗双忘,理事一如,差乎缘木求鱼。

福岩宝地几千年,宫殿朦胧锁暮烟。游客回头怀相望,自知身在寂寥天。

飞鸥贴水水连天,一半青山一半烟。日暮潮回渔父醉,不知船阁浅沙边。

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蹀躞玉骢嘶草去,啼莺寂萤雨千丝。

楚水平如镜,周回白鸟飞。金陵几多地,一去不知归。

碧摇虹影桥横水,翠漏林光日薄山。本绝机心成野步,却惊鸥鹭不知还。

服儒师道旨,粝食卧中林。谁识先生事,无身是本心。空山流水远,故国白云深。日夕谁来哭,唯应猿鸟吟。

恶语岂堪酬妙句,粗餐曾不餍常珍。得君海错俱奇绝,从此鄞江发兴新。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花开花落何须问,劝尔东风酒一杯。世事正如沧海水,早潮才去晚潮来。

一幅轻绡寄海滨,越姑长感昔时恩。欲知别后情多少,点点凭君看泪痕。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殷勤猿与鸟,惟我独何心。

山园多胜践,缭绕磬湖滨。畦药青生甲,湖波绿动鳞。勃鸪知欲雨,鸦舅报将晨。却忆京华日,长怀浩荡春。

顾我於兹诗有兴。

拈起黄金日岂疑,斩关发壁复何为。辽东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