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作品评述

赠范晔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注释
⑴《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这里用《赠范晔》题,乃暂从旧说。范晔:字蔚宗,顺阳山阴(今河南省淅川县东)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⑵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
⑶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⑷“聊赠”句:赠: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赠范晔诗鉴赏

  前两句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赠范晔诗鉴赏二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晋代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晔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曾敏之)

作者介绍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是南北朝人。《魏书》有传。

陆凯的生平

  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军,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

  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心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潸然泪下。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陆凯的哥哥陆琇官拜司部典书,后来因为咸阳王元禧事件受到株连,冤死在狱中。陆凯悲愤至极,不畏强暴势力,到处为哥哥申诉鸣冤。正始元年(504年),朝廷给陆琇昭雪、追复爵位。陆凯宿愿得偿,十分高兴,摆置酒席款待四方好友,席间表诉自己心愿已遂,不再有所牵挂。不久,陆凯病故,谥号慧。

诗词推荐

梁王籍宠就东藩,还召邹枚坐兔园。今日好论天下事,昔年同受主人恩。石头城下春潮满,金柅亭边绿树繁。唯有音书慰离别,一杯相送别无言。

古诗

悠悠远行客。去家千余里。出亦无所之。入亦无所止。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

古诗

跛子年来,形容何似,俨然一部髭须。世间许大,拐上做工夫。选甚南州北县,逢著处、酒满葫芦。醺醺醉,不知明日,何处度朝晡。洛阳,花看了,归来帝里,一事全无。又远与瓠羹,再作门徒。蓦地思量下水,浪纲上、芦席横铺。呵呵笑,睢阳门外,有个大南湖。

古诗

大士千眼而明,老子一只而盲。或不夜能久照,谁籲天鸣不平。

古诗

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纬地与经天,头头俱是妙。打成一片见全功,碧眼黄头俱靠倒。岂不见长庆棱道者坐破蒲团,一个两个三个,四五六七个,家风狼籍知多少。

古诗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①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②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古诗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古诗

月月初一十五,处处槌钟打鼓。若不毁谤禅道,便是呵骂佛祖。尽道慈悲接人,毕竟无过於此。承天鼻孔笑伊,直是未敢相许。坐人舌头即不无,争教无舌人解语。

古诗

难寻华表与丰碑,三尺坟台山四围。翁仲多年苍佩剥,子孙寒食纸钱稀。瘦藤拔地长蛇走,灌木维垣野鼠肥。远也久违乡族去,忍将椒酒酹斜晖。

古诗

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离骚古文傍倦枕,砥柱巨刻悬高堂。睡余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

古诗

四海指掌上,西浙复制置。机张要省括,万里发中秘。制劄天边来,夺我嘉兴尉。风流谁后人,太史山谷氏。老成负大才,初筮仅小试。雷行换风采,鼓作起憔悴。游刃绰有余,走笔浩无愧。青青岁寒姿,松柏森劲气。层冰几重重,坚可敌阳熂。置之筹幄中,秉心端不二。讨贼先正名,逆顺

古诗

少阳拜赐太阳旁,黄菊红萸满寿觞。阳德重重在初四,不须九日是重阳。

古诗

微生江第一间身,偶上青云四十春。何日扁舟载风雪,却将蓑笠伴渔人。

古诗

飘风从东来,雨足尽西靡。万物逐波流,金石终自止。渭因泾使浊,菲以葑故毁。智所无奈何,谁能为樗里。

古诗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诗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要向。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古诗

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古诗

识字谁令胜烂奚,自应无褐更无衣。宵安亦念明朝计,儿报屋檐生早晖。

古诗

痰锁卦喉管,疮钉突齿龈。猥勤无算爵,肯顾不赀身。未即容殂谢,徒令受楚辛。果能深避地,何敢妄尤人。

古诗

娇羞犹记别时言,教我春衣尅可单。说与苍头浑忘□,晓来真个作轻寒。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