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独出二首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作品评述

《残腊独出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腊月残腊时节独自离开城市,来到江边微行的情景。他穿过弯曲的小路,背离繁华的城市。在平静的湖面上,春草一片繁茂,他步行到了栖禅寺。他进入寺庙的大堂,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只有老僧稚气地掩上了门关,正在睡觉。苏轼的生活简单,他只关注一顿饭的事情,而现在饭已经吃过了,他不再有其他事情要做。然而,有客人来访,施主扫地准备迎接客人。风吹过松树,唯独没有平静下来,于是苏轼拿起鼓吹自娱自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在一个冬日的清晨离开城市,来到栖禅寺的情景,展示了他对自然和寺庙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生动,通过对江边、曲径、湖面、寺庙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宁静和寺庙的幽静。而寺庙内空无一人的景象,则表达了苏轼追求心灵宁静的意愿。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简单而自在的生活,只关注眼前的饭食,不受其他琐事困扰。

诗中的"施子净扫地"表明苏轼对待客人的态度,即使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也要以礼相待。风吹过的松树则是诗中的一个意象,它的不静顿时增添了一丝动感,苏轼拿起鼓吹,伴随风声吹奏,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情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示了苏轼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境,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首展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修身养性、追求自由与宁静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从来受性岂其天,遇物常随处处缘。未病遽为辞职去,欲归亟引挂冠年。冒寒须放寻梅步,更窘常留买药钱。恩许天台遂幽筑,清风一棹送归船。

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里团酥。不比人间甘露。神鼎十分火棘,龙盘三寸红珠。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

寒侵径叶。雁风击碎珊瑚屑。砚凉闲试霜晴贴。颂菊骚兰,秋事正奇绝。故人又作江西别。书楼虚度中秋节。碧阑倚遍愁谁说。愁是新愁,月是旧时月。

历尽江湖白尽头,生涯惟有一扁舟。醉来吹笛空沙上,鱼自相忘水自流。

杨岐栗棘蓬,赵州殿里底。一句当机裂万差,尽大地人扶不起。

.海南有五色雀,常以两绛者为长,进止必随焉,俗谓之凤凰,云久旱而见辄雨,潦则反是。吾卜居儋耳城南,尝一至庭下,今日又见之进士黎子云及其弟威家。既去,吾举酒祝之曰:若为吾来者,当再集也。已而果然,乃为赋诗。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仁心

阃范留椒闼,神游返玉清。鱼灯照玄寝,骑吹咽重城。军迫升仙日,人伤丧妣情。宫中旧长御,行哭尽吞声。

伊鹊成巢,珍禽扆止。婉彼佳人,配于君子。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超然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兰杜初芳汀水春,鹧鸪啼处草如茵。双鱼不寄衡皋信,空有灯花入梦频。

残云衰草趁人愁,生即团栾死便休。悲泣声中裁此曲,鸡啾山外鹊山头。

冲风破雨正愁人,愁得心情没半分。风处吹来好消息,诸峰放散夜来云。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千里烟沙尽日昏,战馀烧罢闭重门。新成剑戟皆农器,旧著衣裳尽血痕。卷地朔风吹白骨,柱天青气泣幽魂。自怜长策无人问,羞戴儒冠傍塞垣。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鹘翅回。剑戟远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阵云来。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鸱清啸伏尸堆。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1]夜煮茶。

白日青天、开眼放尿。黄面瞿昙,一场漏逗。

牵丝晨谒玉皇家,唤起慵龙乞井花。醒看满山枝叶语,晚唐句子是萌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