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篇

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
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
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
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
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
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作品评述

秋季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燕山游子衣裳薄,
秦地佳人闺阁寒。
想向楼里萦绕楚训练,返回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徘徊,盼直砧惆怅徘徊。
逗留徘徊夜已久,
萤火虫双飞入帘窗。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细的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趣。
你看月亮下参差影,
为听莎之间断续声。
绛河转啊青云知道,飞鸟鸣兮行人少。
皱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过针魂悄悄。
闻道回家日期尚未确定,
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也过去,为允许裁缝改过去。
信书远寄交河曲,要等到第二年春天草绿色。
莫言穿上有斑斑,
只为想你泪相续。

作者介绍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刘希夷的成就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显然是模仿了这首诗,可见此诗魅力。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八十二)。

刘希夷的墓址

  夷园,即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墓园。刘希夷墓位于汝州风穴寺山门东侧,背依龙山,面朝黄虎山。墓始筑于唐,原为土冢,唐时墓前植有柏树。千年后,树高近三丈,一株四人方可合抱,树茎分三枝,故称“三柱香”。另一株需五人合抱,树荫面积百多平方,状如巨伞,故称“一蓬伞”。解放前遭毁。

  清朝初年,刘希夷墓年久失修,只剩下一个土丘,清雍正七年(1729年),汝州文人用青石将刘墓护砌,周围广植松柏,并立碑刻“唐诗人刘希夷墓”。使刘希夷墓成为汝州一景。光绪二十四年(1898),州署在墓周用青砖砌成长宽各5米,高2米的透花围墙,临路辟圆券门,门口立雍正十年所刻碑石。

  文革时墓被平,1984年,在张绍文等24位知名人士倡议下,原临汝县人大常委会于同年6月14日第22次会议通过,县财政拨专款5万元,于1985年建纪念堂厢房各5间,大门一个,门额请张绍文先生书丹“夷园”之名,并刻墓碑一块立于墓前。但因管理不善,5间纪念堂不久被山火焚毁。

  1994年,风穴寺文管所砌园林式围墙近400米,1998年重建纪念堂5间,又将一对清代石狮移立门前。

  1999年秋,用青石重砌圆形墓冢,高一米,直径为2.9米,象征刘希夷享年29周岁。

  刘希夷墓周围,建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落,看上去像是古建,同行的汝州市宣传部新闻科长张万强倒很实在,告诉我这“古建”不过20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时,刘希夷墓只剩下一块清代光绪年间开封人冯承志父子撰文的石碑,旁边还有半块残碑。当时“文化大革命”刚过,国家百废重兴,汝州一些文化人就打算修复墓园。在他们的极力游说下,1985年,当地政府出资修建了现在的墓园。

刘希夷的生平考证

  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死因,旧说多谓为宋之问所害。 此说肇始于唐人笔记《大唐新语》及《刘宾客嘉话录》。《大唐新语》云:

  “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善掐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刘宾客嘉话录》云:“刘希夷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

  宋以后不少著作,每每沿袭此说。现当代一些名家著作乃至一些文学史、辞典等,也采用此说。如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辞海》、《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以致1981年临汝县(今汝州市)重修刘希夷墓,林冠夫先生撰写碑文时,仍宗此说。

  然而,仔细推敲一下,便会发现此说不仅既乏确凿的根据,也无有力的旁证;而且无论从时间上抑或从情理上似乎都讲不通,因此,难以成立。

  从时间上说。刘、宋二人的生卒年月均史无明载,只能从比较隐微的材料中推测。倘若果如《唐才子传》所言,即刘希夷上元二年(公元675)中进士时“年二十五”、死时“未及三十”;那么他当生于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闻一多《唐诗大系》即定刘希夷生于是年),卒于仪凤、调露间,至迟不晚于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而据宋之问《秋莲赋》一文自序云:

  “天授元年,敕学士杨炯与之问分直于洛城西”,分直,指分直习艺馆(据《通鉴卷二○八注,习艺馆本名内文学馆,武后改为习艺馆,又改为翰林内教坊)。又据《新唐书·宋之问传》云:

  “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则宋之问在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时方才“甫冠”(即刚刚二十岁)。

  那么他当生于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也就是说,宋之问比刘希夷小了整整二十岁。可见当刘希夷三十岁死时,宋之问只不过是个十岁的幼童,试问其如何能“以土袋压杀之”?或者“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

  就情理上说。据傅璇琮先生考证,《新唐书》中“‘甫冠’的记载是错误的”,并引《唐才子传》言宋之问亦“上元二年进士”,进而推断宋之问当生于公元656年(闻一多《唐诗大系》即定宋之问生年为公元656年)。这样一来,刘希夷死时,宋之问已二十五岁,自然单从年龄上讲,足以能够杀人夺诗了。但据史载宋之问自少时即以诗著称,如《旧唐书》云:“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而刘希夷则“体势与时不合”、“不为所重”,也就是说,宋之问的诗名远在刘希夷之上,何至为了区区两句诗而用极残忍的手段杀人?何况被杀者还是自己的外甥(二人是否真有甥舅关系尚待另考)?

诗词推荐

吾评古法书,固自有高下。端州遗我石室碑,一字千金恐非价。莫邪之剑难争锋,李公落笔神气同。诗鸣一代属山谷,草根亦复吟秋虫。

云来万山动,云去天一色。长啸两三声,天高秋月白。

搘筇更上最高峰,浮出修眉翠扫空。雪汗半消岩路口,苔衣倒挂树林中。异禽语已非人世,香草名应系国风。晚色渐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宫。

泪眼江头看锦树。别离又还秋暮。细水浮浮,轻风冉冉,稳送扁舟去。归去江山应得助。新诗定须多赋。有雁南来,槐溪千万,寄我惊人句。

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连云波澹澹,和雾雨濛濛。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麦秋数尽稻花春,六尺茅茨百懒身。散策崎岖聊永日,击舟剥啄定幽人。关心有念真形役,过眼无根俱客尘。肯着青鞋从我老,队香径遣断归轮。

醉捻花枝舞翠翘。十分春色赋妖娆。千金笑里争檀板,一搦纤围间舞腰。行也媚,坐也娇。乍离银阙下青霄。檀郎若问芳笄记,二月和风弄柳条。

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

青天如水月如霜,万里无云杀气凉。夜半征人齐堕泪,胡笳声短雁声长。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遥天拍水共空明。玉镜浚咛氐厍纭<窔壳锶菸尴迧好,举头醉眼暂须醒。白眉公子催行急,碧落仙人著句清。后夜萧萧葭苇岸,一尊独酌见离情。

蒲团一味与僧分,不是银鱼亦可焚。但以身心同外物,莫将柴栅缚浮云。心因有住翻成碍,事若无机即不纷。此语烦师为转语,是无上语是声闻。

秦惜逝者耋,晋嘉良士休。古人皆好乐,哀此岁月遒。嗟我抱愁毒,残年自羁囚。但为兔得蹄,非复天上鸥。虽知林塘美,欲往辄回輈。名园一散策,笑语随觥筹。探题绕梅花,高咏接应刘。宿雨洗荒堑,寒蛟沈老湫。沿洄信画舸,归路子城幽。冬风不改绿,忽见新阳浮。欢事去如梦,嘉时

谁饷螯如径尺盘,更分鲎似惠文冠。麵生醉嚼玉五壳,剑客生劙珠一簟。我与尔元同蠢动,冤哉烹亦到蹒跚。不知南食诗何似,待问昌黎老子看。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万里冠裳王者会,千年邹鲁圣人家。高从蔽日无巢鸟,古碣埋云半吐花。瞻望宫殿空佝偻,敢从沧海问津涯。

一白不尽菜,妙试在茗粥。相马不举肥,干也更画肉。士当何如观,一语可以卜。我生嗜朋友,有余补不足。要求栋梁具,必问涧与谷。瑟兮本希声,何能娱世俗。陈君于为文,笔力见往复。剧称南郡胡,曰此吾类族。舆篮昨过之,怀刺今来辱。谈间不须臾,未暇问以目。陈君有江阁,旷瞻

野水开冰出,山云带雨行。白鸥乘晓泛,黄犊试春耕。地僻民风古,年丰米价平。村居自萧洒,况有读书声。

梦里空惊岁月长,觉时追忆始堪伤。十年烜赫南柯守,竟日欢娱审雨堂。

龙平江水清洋洋,尉山高兮秋叶黄。钓翁落落兮栖山房,偕室人兮甘糟糠。丈夫壮图兮在四方,道岂终穷兮业不彰。刍荛有谋兮怀庙堂,一言而兴兮悟君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