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作品评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宋代傅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结庐深山顶,
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
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
茂树修竹阴。
悠然北山上,
令人思重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傅莹送别梵才大师归天台的情景。梵才大师是指一位精通佛法的高僧,他在禅修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深山中的宁静与安逸。傅莹在送别大师时,内心也产生了对隐居安宁生活的向往,并思考人生的真谛。他认为追求修行之道胜过俗世的尘嚣和忧虑。诗中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这种渴望,青青的霞光和白云交相辉映,茂盛的树木和修竹提供了阴凉之地。北山的宁静景象让人沉思并引发对追求内心安宁的探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傅莹对安逸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禅宗思想的倾慕。诗中的"结庐深山顶"一句,表明梵才大师选择在深山中修行隐居,与尘世相隔绝。"遂怀安隐心"表达了傅莹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安宁隐逸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则表达了傅莹对道家思想的崇尚,认为修行的道路胜过尘世的烦恼和忧虑。"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象征了禅修的境界。"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表达了傅莹对北山宁静景象的思念和向往,也寓意着对禅修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傅莹对安逸隐居生活和修行道路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禅宗思想的推崇。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诗词传递了一种宁静、深思和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一种静谧与思索的氛围。

诗词推荐

云豀水云乡。

西陵遇风处,自古是通津。终日空江上,云山若待人。汀洲寒事早,鱼鸟兴情新。回望山阴路,心中有所亲。

如何金殿里,犹献辟兵符。

铜柯凝异质,铁纲队层渊。海雾夜涵润,山霞朝欲然。绿鬟尚欹枕,乌帽称鸣鞭。勿为毛锥子,日兴靡万钱。

白鸽潜来入紫槽,朱鸾飞去唳青霄。江边塞上情何限,瀛府霓裳曲再调。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

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未能精贝叶,便学咏杨花。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何妨继馀习,前世是诗家。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弭盖长亭下,轩窗慰客心。田塍交远日,水堋泻清襟。此道云千里,西山雪万寻。尘衣无奈拂,去骑复骎骎。

牡丹十月发春丛,半倚微阳半怯风。浑似若耶溪上女,娇愁初入馆娃宫。

儿时万死避胡兵,敢料时清毕此生。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观万卷眼犹明。深深小坞梅初动,潋潋清溪水欲平。安得飘然从此逝,缑山风月听吹笙?

飘飘东去客,一宿渭城边。远处星垂岸,中流月满船。凉归夜深簟,秋入雨馀天。渐觉家山小,残程尚几年。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借令落尽仍香雪,且道开时是底花。白玉梢头千点韵,绿云堆里一枝斜。休休莫斸西庄柳,放上松梢分外佳。

山腰万竹閟清寒,上彻山头望始宽。州渚东西分线路,台城表里见毫端。青开淮甸天空阔,紫覆钟山气郁盘。城下秋江来万里,独能伸手障狂澜。

忆昨秋风起,君曾叹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

剑履崇刀笔,钧衡付蹶张。贾生年尚少,且去傅诸王。

一见如畴昔,人文两崛奇。豪来无一世,狂发有千诗。浩然乾坤塞,修名台省知。就寻一勺水,神物自应移。

又取纱衣换,天晴起细风。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水国乘舟乐,岩扉有路通。州民多到此,独自忆髯公。

循溪踏危矼,路入筼筜坞。森森翠棂间,一干横清雨。茶烟日月静,石壁轩扉古。尽兹北山旁,小胜无遗取。

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南冠脱楚囚。睆伯台前收别宴,乔公亭下舣行舟。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征兵主尚忧。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