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四十首)

铩羽异高风,疲马厌长道。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
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
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
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

作品评述

《旅兴(四十首)》是明代刘基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铩羽异高风,疲马厌长道。
在旅途中,疲惫的马匹已经对漫长的道路感到厌倦,而我也像羽翼被风吹散一样,感到孤独与异乡之风。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
浓密的阴云催促着夜幕的降临,一切事物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都会逐渐变老。

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
除非具备松柏般坚韧的品质,否则又有哪些植物能够在众多草木中脱颖而出呢?

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登上山巅俯瞰流水,正值晴朗的日子,心情无比舒畅。

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
春天的花朵芬芳而可爱,就像兰花和兰草一样。秋天的果实丰硕,就像栗子和稻谷一样。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
黄精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清澈的石泉则适合洗浴。

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
荣誉和名望难以言表,我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珍贵。

这首诗词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和疲惫,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自身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感悟,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诗词推荐

时命各有遇,何言富与贫。有来疾雷电,决去微埃尘。坐令区区者,社此为鬼神。既有得失患,自忘情性真。所以首阳山,昔有饿死人。

胡骑入回中,急烽连夜过。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一来辇毂下,愁闷惟欲卧。今朝从公猎,稍觉天宇大。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射杀雪毛狐,腰间余一个。

念尔筋力尽,违我衣食恩。奈何粗犷儿,生鞭见死痕。旧使常以礼,新怨将谁吞。胡为乎泥中,消歇教义源。

泰山积雪,沂水坚冰。冲破黑夜,奋迅行军。杀敌气壮,万众同心。擒贼擒王,共祝新春。

松底秋风翻两袂,杂随妇孺探胜地。长谷横出小天池,斗下荦确沙石碎。再折冥 径路绝,披拂榛莽穿荒翳。 衣牵发甫脱免,乱石磊磊堆无次。舆人掷我剑负行,跳践圆尖锋刃锐。俄惊轰腾声震壑,瞥双白龙窜岩背。潴为潭水清且深,苔痕草色浸苍翠。更循铁壁寻瀑源,或挟而登蹲而憩。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出草入草,谁解寻讨。白云重重,红日杲杲。左顾无暇,右眄已老。君不见寒山子,行太早,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鸿灾起无朕,有见非前知。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

大将军诰入酒市,贵公主镜落田家。不知有客琅玕所,独自吹笙醉碧霞。句曲已无张外史,道士今有沈东阳。裁云剪月三千首,独虎仙官不取将。鹿皮之冠鹤氅裙,军前不肯带铜鱼。花猫望鹿拜履下,知有枕中黄石书。鹦鹉水深莲叶航,书来约过百花庄。醉披锦袍上船去,倩得小姬连笛床。

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自别河阳,长负露房烟脸。憔悴鬓点吴霜,念想梦魂飞乱。叹画阑玉砌都换。才始有缘重见。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蒨。浮花浪蕊都相识,谁更曾抬眼。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又片时一阵,风雨恶,吹分散。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晚雨逆溪上,寒云傍山飞。白鹭去洲渚,潜鱼沂湾矶。举头行迹少,唯见暮樵归。

湖海三生梦,乾坤一寸心。

野趣在城市,崛起此台高。谁移蓬岛,冯夷夜半策灵鳌。十万人家甃碧,四面峰峦涌翟,远岫拍银涛。插汉竹双塔,簸两叶轻B969。我乘风,时一到,共嬉遨。江山无复偃蹇,弹压有诗豪。宝剑孤横星动,铁笛一声云裂,寒月冰宫袍。沧海一杯酒,世界眇鸿毛。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西曲淅淅动高梧,目送浮云悟卷舒。自是归心感秋色,不应高兴为鲈鱼。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逆子嫁虏孙,西邻

不肯春风时世妆,岁寒崖谷倚冰霜。人间亦有知香者,盍遣一枝横出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