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赵宽的《自青田至处州一百五十里溪行》
拼音和注音
huò rán shí mén kāi , yōu dòng yǎo nán ku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石门:春秋鲁城外门。借指贤者。控制水流的石闸。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陕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东汉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赵宽
不详
原诗
万山苍翠中,一道开涟漪。
棱层削璚玉,委曲盘蛟螭。
山势折复旋,水行亦随之。
青铜净无尘,可以鉴须眉。
深处千百寻,泓泓彻朝曦。
百怪悉在眼,谁能遁毫釐。
然犀向牛渚,都笑温郎痴。
时复乱石攒,濆薄阵马驰。
崩雷殷坤轴,斜汉翻天垂。
砉然石门开,幽洞窅难窥。
仰视群峰头,一峰更瑰奇。
孱颜立霄汉,状若峨冠緌。
三峡西瞿塘,九曲东武夷。
名胜人浪传,畴能过于斯。
扁舟三日行,应接浑忘疲。
平生丘壑馋,取之良不赀。
真境未可谢,尚有重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