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守仁的《沅江晚泊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chù chù chūn guāng xiāo suǒ shèn , zhèng sī jīng jí yǎn yán f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荆棘:(名)泛指带刺的小灌木。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载途。
春光:(名)春季的景致:明媚~。
处处:(副)各处;各方面:祖国~有亲人|~严格要求自己。
萧索:冷落衰颓的样子:荒村~。~的晚秋景象。
正思: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原诗
去时烟雨沅江暮,此日沅江暮雨归。
水漫远沙村市改,泊依旧店主人非。
草深廨宇无官住,花落僧房有鸟啼。
处处春光萧索甚,正思荆棘掩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