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真德秀的《送王子文宰昭武(其四)》
拼音和注音
táng táng xiān tài shǐ , yī jié guàn chū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堂堂:〈形〉用于“光堂堂、亮堂堂、明堂堂”。表示光洁或很亮。
真德秀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县晋阳镇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原诗
堂堂先太史,一节贯初终。
况有寿母贤,切切唯教忠。
承家谅匪易,负任丘山崇。
可不日汲汲,仰希前哲踪。
敬义两夹持,师友交磨砻。
馀事作诗人,毋颛锼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