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子隆节推之官信州五首

幕中婉画得斯人,郡政应从到日新。
银錵金苗休刺口,只将耕稼富州民。

作品评述

《送吴子隆节推之官信州五首》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这官场中,绘画描绘出了这位吴子隆的风采,他被调任到信州地方行政机构,必定会带来新的变革。不再耕种银锄和金苗,只有努力耕耘,让州民富裕起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吴子隆的送别和对他新职位的祝福。诗人通过描绘吴子隆的形象和表达对他的期望,展现了对官员的理想化要求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吴子隆及其新任职位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诗中提到了绘画,这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吴子隆的风采和魅力。诗人希望吴子隆能够在新的职位上带来改革和进步,让州民富裕起来。诗词中的银锄和金苗象征着财富,诗人希望吴子隆能够放弃虚华的追求,专心致力于为民众谋福利。整首诗流畅自然,表达了对新任职位的期望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五月南风水倒流,秦淮桥下问扁舟。穿花燕子羽毛湿,隔水人家门巷幽。心忆庭闱瞻楚树,身陪冠冕侍瀛洲。吾兄归去如相问,衣采终期慰白头。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鑪销香篆蔼馀芬,宴坐氍毹日易曛。虎圈微凉生夕籁,鹤天新霁见归云。通中梦稳春寒薄。肃唱声沉夜漏分。误濯尘缨成底事,严阿千古有移文。

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南柯梦散不知年,东海骑鲸作醉仙。我自偶经前赤壁,谁言曾倚旧青氈。辕门甲马三更发,古寺钟鱼一夏眠。惭愧白棠花下叟,当时刍狗尚流傅。

怪得虚檐寂溜声,起来云淡月微明。只消一夜西风力,尽扫千山宿雾清。农舍少酬终岁望,客途似过小春晴。枝禽亦似欣欣意,飞入烟林自在鸣。

淑德由来孟母名。方瞳鹤发莹精神。天教遐算灵椿比,新见贤郎擢桂荣。逢诞日,庆孙会。金花绘诰又重新。原君学得司空母,管取年高寿太平。

上天不殒霜,万木正鲜泽。青蒿与长松,各挺岁寒节。朔风吹沙寒,高岭冻积雪。万木已摧落,长松独清洁。人生无艰危,君子竟何别。隐几试澄思,行藏易差辙。

偶出云泉谒礼闱,篇章曾沐汉皇知。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

南岳古般若,自来天下知。翠笼无价寺,光射有名诗。一水涌兽迹,五峰排凤仪。高僧引闲步,昼出夕阳归。

谁家巧归为花谋,针丝残零细意收。不管生红难熨贴,从教百皱缀枝头。

布衣蔬食百无营,底用江湖更有声。正尔多才忧管辂,何如一肆老君平。逢人足可谈忠孝,对鬼无劳语爽精。问鹊占珠还动否,亲年喜惧室{女睘}{女睘}。

高深妙语坐鬅鬙,花落茶烟夜雨灯。俗眼不知鹏化鷃,书痴何害墨成蝇。云泥梦觉空陈迹,桑海吟残嗅葛藤。剑吼洞庭朱顶急,归来城郭问云仍。

麻衣穿穴两京尘,十见东堂绿桂春。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

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驱驰靡惮周原显,敛散尤高汉寿昌。属邑近方忧水涝,单车不复待秋凉。公余更有惊人句,为解尘怀倥偬装。

客从长安来,良友独无书。封题数行去,冉冉知何时。客见故人不,故人宁见思。客言亦相念,客言亦相思。贵人多迫剧,庞杂盈公车。千士一府朝,五日亦来归。阡陌充九轨,毂击不能驰。柳蝉不及鸣,槐蚕不及丝。庭乌不及下,苍蝇不及飞。见者登龙门,拜者登天衢。应接不自暇,安知

风骚推上将,千古耸威名。子美尝登拜,昌龄合按行。笼纱疑旆影,击钵认金声。唱和知谁敌,长驱势已成。

雨后泉淙水乐,诗成目送孤云。寄兴西湖南北,忘年丘壑松筠。

彩仗雕舆俯碧浔,行春御气发皇心。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

寒窗政尔念萧瑟,况复故人疎近音。凭栏为子赋三友,便觉冰霜千古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