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柏

名园气虚阔,怪柏独凝偃。
高枝翳浮云,翻然志飘远。
赤松来何迟,黄鹤去未返。
苏武游虏庭,矜傲何蹇蹇。
朔风吹寒枝。
日暮羊在坂。
乃疑高坚材,独得造化本。
萧萧古池上,不与凡木混。

作品评述

《偃柏》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以偃伏的柏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柏树的形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高洁、坚贞不屈的崇敬之情。

诗中描述了名园的气氛虚弱而开阔,而一棵奇特的柏树独自倒映其中。高高的枝条遮蔽了浮云,表达了柏树的傲立和远大志向。柏树如此高洁,而红松却迟迟不到,黄鹤也未归来,这暗示了作者对世俗之物的不屑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诗中还提到苏武游牧边关,他的傲然和坚毅饱含其中。北风吹拂着寒冷的枝条,太阳下山时,羊群在山坡上归来。这些景象增强了诗中的冷峻气氛,也进一步映衬出柏树的高洁和独特。

诗中的柏树被赋予了造化之本,它独自生长在古老的池塘边,不与凡俗之木混杂。它的姿态婉约、高贵而不凡,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柏树形象的描绘和对柏树背后内涵的暗示,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傲然不屈的追求和敬仰之情。诗中的景象和意象相得益彰,给人以静谧、高远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高尚精神追求的思考和赞美。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日冒风埃鬓脚黄,归怀绊骥可能忘。谁知碧岭苍云外,占断人间五月凉。

溪头风迅怯单衣,两桨凌波去似飞。折得苹花双叶子,绿鬟撩乱带香归。

高斋长对酒,下客亦沾鱼。不为江南去,还来郡北居。

寅奉昌图绍庆基,选抡多士叶前规。乡闾荐拔期无滥,草泽搜罗讵有遗。德举况逢全盛日,计偕咸造广场时。春官任职当求善,宗伯抡材务得宜。侍从名儒当委任,艺文公道辩妍媸。儜伸衡鉴裁深念,允协菁莪乐育诗。

只应清夜梦难成,枕底清流拍岸行。舟泊槛前千橹静,水浮江面一楼明。孤鸿往事休劳间,老鹤闲情待与盟。

秋兴逐凉吹,飒然驱烦襟。人悲故乡远,叶落空山深。楚俗伤去恨,秦城稀来音。何当返烟渭,自乐于园林。

民协平康,帝命式臧。宅彼陶唐,光于万方。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天寒鸦欲栖,客路尚迟迟。泥滑蹇驴涩,风斜破帽欹。雪藏山断绝,梅苦雪禁持。客里愁无着,愁边却有诗。

秋日非无热,秋霄至竟清。老夫连数夕,露坐到三更。风急星明灭,云行月送迎。追驩追不得,驩却偶然成。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三春却是暮秋天,逸少临文写现前。上巳若还如印板,至今何不永和年?逸少临文总是愁,暮春写得如清秋。少年太子无伤感,却把奇文一笔勾。

冷落秋风宅一区,悲歌岂为食无鱼。去来军马潜窥伺,出没神奸未扫除。许国有心虽感激,济时无路谩欷嘘。何当成就周宣业,再勒岐阳石鼓书。

不谓人间世,官居有此清。山横犹倒影,鸟过忽遗声。倦客方躭句,高人不治名。夜寒云去书,对面月华生。

汉上登飞幰,荆南历旧居。已尝临砌橘,更睹跃池鱼。盛德继微渺,深衷能卷舒。义申蓬阁际,情切庙堂初。郡挹文章美,人怀燮理馀。皇恩傥照亮,岂厌承明庐。

当阳一路没途程,剖破藩篱即觉成。震旦心宗凌灭尽,到家犹自隔重溟。

天地春藏冻核中,时来蜂蝶哄东风。万端变化根无极,一寸灵明裹太空。妙处千江分明月,飘然六合点飞鸿。守玄知默交龙虎,肯泥丹炉子午红。

学士奔波方绕枝,隐者盘旋能避时。萦纡三径襄枳棘,庇荫万木藏茅茨。常时理棹去城远,先世卜筑无人知。高山为屏开锦乡,清泉可鉴堆琉璃。主人好德乡沈敬,宾客来游邻里窥。有田千亩何所羡,遗子一经常自期。莫向清流歌考槃,须知好爵徒尔縻。驱羊拾芥不难取,濯缨洗耳应复思。

十字街头铺席开,牛溲马勃尽收来。等闲落在名医手,贵贱无非是药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