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西湖月.六月十六夕惠州王太守邀泛西湖之作.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nòng zhū rén yǒu yuē , dài qī xī 、 fú dēng chuān cài xì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七夕:(名)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渡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此夜进行乞巧活动。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纤云蹙损金波,卷一片秋光,全归明镜。
数声归笛,栖禽欲起,乱翻林影。
弄珠人有约,待七夕、浮灯穿菜荇。
便万朵、分与渔舟,看取逐流谁定。
知他几处西湖,有此地才华,主宾相称。
右军颜好,凝脂点漆,白头交映。
文心吾亦似,觉老去、雕龙今不竞。
愿良会、岁岁欢娱,饱闻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