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中纪事

夷俗华风事事违,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

作品评述

《虏中纪事》是宋代苏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虏中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身世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不认同和对于自身境遇的苦闷之情。

诗词中的译文:

夷俗华风事事违,
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
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
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
若到穷荒更费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反衬手法,以虏中的异域生活环境对比自身的文化习惯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生活的不适和对于自身身份的困惑与矛盾。

诗中提到的“夷俗华风事事违”,意味着虏中的风俗和华夏文化背道而驰,与作者的文化传统相悖。作者感到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因为他所矫情的情感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动并不得体。

诗中的“腥膻肴膳尝皆遍”,描绘了虏中的饮食环境,这里的腥膻可能指的是异域的食物味道,与华夏文化中的清淡风味相违背。这些异域的食物和喧嚣的声音使得作者感到悲伤,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孤独和疏离。

接下来的两句“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用来形容虏中的颜色观念和服饰习俗,暗示了异域文化与自己文化之间的差异。这里的“朱似碧”表明虏中对于颜色的认知与华夏文化不同,火熏衣染素成缁则暗示了虏中的服饰风格与华夏文化的素雅不同。

最后两句“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表达了作者对于回归南方文化的向往,认为即使回到南方,也难以完全摆脱异域文化的影响。诗中流露出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无论是留在虏中还是回到南方,都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虏中生活环境和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不认同和对于自身身份的困惑与矛盾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五凤规橅到眼中,摘星奇观欲争雄。客乘云气游三岛,人听歌声指半空。便拟瑶杯酌银汉,何妨醉面受天风。胡床不尽登临兴,未觉邦君后庾公。

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宿雨初收湖水香,水边风月阑干长。幽情多驻古松里,旧梦几空春草塘。移竹栖鸾锺野趣,卷帘通燕怅年光。衰残谩自恋名酒,足弱体瘦谁扶将。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谁将天柱峰,快刀割一半。泉漱痕微清,云抱色犹见。权门不能移,富室不能转。则予何人哉,当阎君之献。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朴遫参邦彦,幽忧负主恩。投身采樵路,脱籍上车门。病肘垂杨老,尘眸覆鑑昏。於陵三咽味,楚泽九升魂。喘甚吴牛惫,名非卫鹤尊。箪瓢舍桑客,井臼寄孥村。引重繄心照,衔哀托涕痕。馀生何足问,姑学牧鸡豚。

旧年同是水曹郎,各罢鱼符自楚乡。重著青衫承诏命,齐趋紫殿异班行。别来同说经过事,老去相传补养方。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四句难谈说,修多罗指月。□若复见时,珍重了真歇。

村落初过雨,园林殊未霜。幽花杂红碧,野橘半青黄。飞鹭横秋浦,啼鸦满夕阳。最怜山脚水,撩乱入陂塘。

羸僮倦马困长堤,借榻禅房日未西。熟睡觉来闲隐几,庭楸阴转乳鸦啼。

玉徽十三,维以寓声。支郎何心,写脂粉情。汉冢春青,塞霜晓白。千年之悲,表此遗墨。

苦心三十载,白首遇艰难。旧地成孤客,全家赖钓竿。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老病今如此,无人更问看。

今年少雨菊花迟,青蕊方开三两枝。但是悠然真意在,青山何处不相宜。

具美生名世,熙工职代天。规橅在台阁,风采著藩宣。大议方尊老,清时遽丧贤。无言桃李感,闻者共潸然。

诗人锋铓不可触,瞢揽鲸牙撩虎须。飞来此编更作意,诗行快对夔州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