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如何是主中宾。
云月带重轮,又曰收。
〔颂〕主中之宾,温故知新。
互换相照,师子嚬呻。

作品评述

诗词:《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朝代:宋代
作者:释重显

诗词的中文译文:
僧人询问四宾主的原因而有赞颂之作。云彩和月亮共同环绕着重轮,也被称为收。颂扬着主宾之间的关系,通过温故而知新。相互交换,相互照耀,师子(指佛陀)略微皱眉,轻声呻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重显创作,探讨了主宾关系的深意。诗中以云彩和月亮的形象来比喻主宾之间的关系。云彩和月亮相互环绕,共同映衬彼此,象征主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关系。同时,云彩和月亮也被称为“收”,这里可能指的是它们在一定时刻会退去或隐匿,意味着主宾关系的变动和不稳定性。

诗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表达了对于主宾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领悟。主宾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启迪,通过彼此的互动和借鉴,才能获得新的体验和领悟。

最后两句描述了师子(佛陀)略微皱眉、轻声呻吟的情景。这里可能暗示了主宾关系的探索和理解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和不断思考,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主宾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融入其中。通过自然景物和佛教修行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于主宾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强调了相互交流和借鉴的重要性。这首诗既有禅宗的哲理,又借景抒情,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诗词推荐

片雨过青天,山云归绝岭。林际隐微虹,溪中落行影。还看陇首飞,复爱山间静。

一念能回百念非,直须端的道心微。暮春曾点缘何事,千古寥寥独咏归。

秀壑阴崖列翠微,光风瑶草日晖晖。林深不放棋声出,怕触归云作雨飞。

名园无物不芳妍,上个篮舆缓绕旋。曲径曲亭留客地,微云淡日养花天。四时公举春为最,万事铨量酒是先。管领风光须一醉,要看诗笔落云烟。

眼里尘沙耳里土,千峰万峰不肯住。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处去。

七月欑宫晓,愁看动素旂。乾坤清泪满,车驾昔游非。落月低黄繖,流尘上玉衣。苍梧何日返,耘鸟傍陵飞。

马家公子好楼台,凿破青山碧沼开。啼鸟不知人事变,数声犹傍水边来。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车马细如螘,纷纷衢路间。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向来出处际,不媿咫尺天。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悬知老僊翁,为我一粲然。

天净雨初晴。秋清人更清。满吟窗、柳思周情。一片香来松桂下,长听得、读书声。闲处卷黄庭。年年两鬓青。佩芳兰、不系尘缨。傍取溪边端正月,对玉兔、话长生。

身后名何用,人亡意愈深。盖棺悲昨梦,挂剑答初心。潜德仍能发,遗言尚可寻。悼元情更切,接陇柏森森。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深深晴日涨湖烟,开着蓬窗饱看莲。只怕客来童放鹤,又催花里棹归船。

醉中有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

放人少处先登第,举族贫时已受官。

荒林几点隔江山,犹是离心落照间。从此邗沟自明月,寒鸦无数夜飞还。

魏留十七助防边,埋没盐州十八年。衣屦穷空委胡妇,糗粮辛苦待山田。关河旧路频回首,腹背他时两受鞭。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天地一阴阳,推迁见短长。后朝方反复,此月谩称良。萍梗余浮迹,桑榆借晚光。有龟还懒卜,唯觉好支床。骎骎近一阳,昼短夜偏长。打睡工夫到,潜踪计策良。晓霜寒有力,冬日淡无光。生怕人有觅,衰翁懒下床。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尘里一笼天地窄,楼头万幅水云宽。何当化作千年鹤,却伴辽东管幼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