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寄致远二首

客窗翻遍竹炉香,楼外更声作许长。
解事灯花相报似,拥炉儿女说荒唐。

作品评述

《江头寄致远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客窗翻遍竹炉香,
楼外更声作许长。
解事灯花相报似,
拥炉儿女说荒唐。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在江头的客舍中,诗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家庭的温馨。诗词通过描绘客舍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温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温馨而安详的场景。首两句写道“客窗翻遍竹炉香,楼外更声作许长”,描绘了诗人身处客舍内,感受着竹炉香气的弥漫,外面的风声似乎更长久。这里竹炉香和外面的风声都是温暖和家的象征,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解事灯花相报似,拥炉儿女说荒唐”进一步展示了家庭的温暖。诗人通过比喻,将解事的灯花和拥炉的儿女联系起来,表达了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倾诉的情感。解事的灯花和拥炉的儿女都是家庭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的力量。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眷恋和对温暖的向往。通过描绘家庭的景象,诗人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温馨的渴望,使读者在读完这首诗词后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慰。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离离禾黍满东郊,秋入鸦声处处娇。败壁断垣成怅望,一鞭又过懊来桥。

广轮函丈中唐甓,安得青松柏筱柟。兰菊葵荷聊代匮,鸟乌鹅鸭粗相谙。中田他日规蜗舍,诸巘白云萦翠岚。耕殖自营天韶佚,世芬妨道岂宜躭。

凉月薄阴犹殢。红豆一枝秋思。门外几重山,山外行人千里。归未。归未。又是菊花天气。

轩冕浮夸不系情,山林清奥可逃名。如何结屋依庐阜,又却移家近玉京。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少日喜累句,暮年多短章。假令重盛壮,展拓不能长。

剑术空疏今罢休,家山何处越中瓯。欲谈往事浑亡是,喜得新诗替莫愁。

楚谣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鼓角雄都分节钺,蛇龙旧国罢楼船。昆河已在兵钤内,堂柳空留鹤岭前。多病无由酬一顾,鄢陵千骑去翩翩。

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看著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

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莫怒狙公赋茅悭,万缘一定不容干。老便窗下迷离暖,醉爱尊前郭索寒。屑玉晨光明沆瀣,流珠夜气郁兰玕。但能饱吃长年饭,射虎南山有分看。

数近期颐寿,尊封大国秦。三从皆鼎食,九族尽朝绅。神剑须重合,蟠桃不再春。只令彤史载,备福更何人。

仲春会桃源,青年映霞举。道人吹铁笛,主者捉玉麈。野航晨不渡,溪渔来何许。欹坐蟠根阴,匡庐故仙侣。众宾各雅兴,辞适忘尔汝。怀哉张李辈,明月在空渚。复念东海迂,云林夜来雨。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惜乎吾无居,不得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冬后五旬逢岁朔,腊前三白遍民田。朝来淑气先时至,又见春秋大有年。

便欲相寻去,山光看水光。野航因挟策,春韭自炊粱。踽踽吾才短,翩翩长意长。文翁他日誉,不但劝农桑。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黄鹤楼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一笠弥天亦大奇,选公访我索新诗。赤城归去应相忆,十里松风月上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