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竺道中

三天竺路渐平登,高似雷峰塔几层。
山到无人行处好,松阴万树立孤僧。

作品评述

诗词:《三天竺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中文译文:
三天竺路渐平登,
高似雷峰塔几层。
山到无人行处好,
松阴万树立孤僧。

诗意:
《三天竺道中》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天竺道上的心境和景色。诗人登上渐平的山路,远望前方的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雷峰塔层层叠起。当山路延伸至无人行走的地方,景色更是美好,松树的阴影下,成千上万的树木矗立,只有一位孤独的僧人在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作者在三天竺道中的感受和情绪。首先,诗人通过对山峰的比喻,将其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与雷峰塔相媲美,给人以庄严、雄伟之感。接着,当山路逐渐荒芜无人时,诗人用松阴和万树的形容词,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繁茂,突出了孤僧的孤独形象。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三天竺道的景致和僧人的寂寥之感,给人以静谧、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景色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山峰的高耸和松阴万树的对比,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的壮丽和恢弘,突出了人的渺小和孤独。同时,孤僧独立于众多树木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寂静、深沉的感受,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超脱和静谧。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悟,让人沉浸在宁静与思考之中。

总的来说,方回的《三天竺道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作者在三天竺道上的心境和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通过对山峰、松阴和孤僧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簪去良朋未月期,无邪端欲正吾思。近来自服无他药,一卷中庸对证医。

寒青拔起二千石,山是一分云一分。切莫向渠谈世事,怕渠说与沈休文。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

陆子壮已穷,百计不救口。蜀道如上天,十年厌奔走。还乡困犹昨,负郭无百亩,虽云饥欲死,亦未丧所守。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但思从壮士,大猎云梦薮。长戈白如霜,烂漫载牛酒,箭穿乳虎立,车辚苍兕吼,归来数禽获,毛血洒户牖。人生贵适意,富贵安可苟。

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月满千门夜未央,忆陪多士凑文场。露将寒透银袍冷,兴与秋来笔力刚。十载转头成昨梦,一身为客尚他乡。为言桂苑聊镳客,要折高枝压从芳。

五十年来命压头,即今残发不禁愁。乱鸦阵起霜天晚,落叶声乾古渡秋。小市啜醨聊兀傲,长亭秣蹇得迟留。一身自处穷如许,幸是无因为国谋。

殊方令节也堪怜,可咏江涵雁影篇。买得紫萸虚市里,种成黄菊小池边。相逢便是华胥国,一醉宁惭玳瑁筵。何必登临追旧俗,南山秋气自超然。

浩浩乾坤阔,微微见断山。颇兴浮海意,吾道正多艰。

七树怀郑薰,千尺羡晋峤。弘景招不来,俯仰但长啸。

我坐名过实,讙哗自招损。汝幸无人知,莫厌家山稳。

曾因避仇去,竟作倦游归。梅蕊经青眼,缁尘染素衣。湖山新有得,岁月旧成非。小定能来否,柴关夜启扉。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门前苔绿路无迹,窗下书昏云满楼。况是幽人本多睡,饮空小社一尊休。

梅雨成霖,倦永昼、暑行岩曲。爱云梢翠樾,枕谿蓬屋。轻木凌波冲卷雪,飞泉奔壑呜哀玉。羡渔翁、终岁老烟波,披蓑绿。嗟客宦,荒松菊。颓壮志,青编竹。更长年谙尽,是非荣辱。钟鼎无心时节异,山林有味箪瓢足。感故人、於此赋归欤,思之熟。

淮南卧理后,复逢君姓汲。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深江东泛舟,夕阳眺原隰。夏夜言诗会,往往追不及。

一庭影浸梧竹。

少壮如昨日,忽已及耄期。旧友散莫收,亦复少新知。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自笑如寒蠂,裴回残菊枝。

朝辞桐柏水,时序又殊方。河抱中原转,天围远树苍。绪风啼鸟变,红雨落花忙。坐惜春芳晏,高歌西日黄。

满城风雨满城尘,盖紫藏红漫惜春。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