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答黄扶孟(其一)》
拼音和注音
niàn wǒ bái tóu yī xī xià , fù shī pín jì wò yún gu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赋诗:吟诗;写诗。
膝下:(名)儿女幼时常偎依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有无儿女,常说“膝下”怎样,“膝下犹虚”指没有儿女。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膝下”两字,表示恭敬:父亲大人~。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新安耆旧在人间,不住黄山住白山。
司马已能千赋熟,大春那得五经閒。
乔松自爱龙鳞老,衰凤谁惭雉子斑。
念我白头依膝下,赋诗频寄卧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