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三)》
拼音和注音
qīng míng jié yǐ jiè , yǔ lù shǐ xīn b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清明:(形)有法度,有条理:政治~|~世界。[反]腐败。②(形)清楚而镇静:神志~。③(形)清澈而明朗:月色~。[反]混浊。④(形)晴朗:天气~。⑤(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日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雨露:(名)雨和露。比喻恩泽或育人的思想:~之恩|~润心田。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清明节已届,雨露使心悲。
外舅与外姑,野祭今同谁。
汝生治酒食,汝死魂无衣。
骸骨傍先公,安此南海湄。
扶胥云惨惨,黄木风凄凄。
万里归成妇,袝葬固其宜。
大恩虽未卒,孝媛名已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