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作品评述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
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醉后饮屠苏。

译文:
行走唱歌野外哭泣,两者都令人悲伤,
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
病眼无法入眠,不是为了守岁,
乡音无伴,痛苦地思念归乡。

厚重的被褥脚底冰凉,感受到了重重霜露,
刚沐浴过的头发轻飘飘,感觉发丝稀疏。
非常感谢残烛不嫌弃客人,
孤舟一夜承诺相依。

南方来了三次岁月消逝,
直接担心终身都在行走途中。
年老了害怕看到新历日子,
打算退归,学习古人用的桃符。

烟花已经象征着青春的意义,
霜雪特意寻找病弱的客人。
只是将贫困和忧愁用于锻炼身心,
不辞醉后继续饮屠苏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除夕夜在常州城外的野宿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采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乡愁和岁月流转的深深忧思。

诗的开篇,苏轼行走于野外,唱歌并哭泣,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给人一种寂寥和冷落的感觉。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的病眼无法入眠,不是因为守岁,而是因为思念乡音,感受到了孤独和痛苦。此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野外,感受到了严寒和孤独。他感谢残烛不嫌弃自己这个客人,表达了对温暖和照顾的感激之情。孤舟一夜的相依,表现出他在荒野中对人情的期盼和渴望。

接着,苏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担忧。他担心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和追逐,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安宁。他害怕面对新的历法,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老去的不可避免。因此,他决定退归,学习古人使用的桃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宁和守旧的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理解。烟花已经成为青春的象征,而霜雪却在寻找病弱的客人,暗示了有限的年华和生命的脆弱。然而,苏轼并不畏惧贫困和忧愁,而是将其视作锻炼身心的机会,他表示不会因为醉酒而放弃,继续饮用屠苏酒,展示了他的豪情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词以冷寂的夜晚野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乡愁、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忧思。同时,诗中透露出苏轼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坚守传统的个性特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君家诚易知,易知独难忘。西风墙头吹叶黄,虫丝当户理秋光。翠屏碧簟生朝凉,床头蟋蟀见焚香。鲛绡缬,双凤凰,上元绿鬓遮耳珰。来车去马官道旁,碧云传情何处郎,相望玉树啼寒螀。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黄金那得与齐价,白首自应同告归。韫玉面凹观墨聚,浣花理腻觉豪飞。兴阑却欲烧香睡,闲听松声昼掩扉。

薄田足可躬稼,馀俸尚堪买山。家庭有个郊畴,姬院欠他素蛮。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玉作车辕蒲作轮,当初不起颍阳人。一家总入嵩山去,天子何因得谏臣。

一日日,一时时,口如鼻,眼似眉。左搓芒绳缚鬼子,倒将蒿箭射须弥。

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春草青青绕阖庐,山深石径转崎岖。空闻落日腾金虎,无复三泉掞玉凫。陆羽井深春雨歇,生公石在白云孤。伤心莫问鱼肠剑,怨逐秋声上辘轳。

信美兰皋地,疏椽構迥轩。山林闲处乐,溪濑静中喧。春桂开前坞,秋菘接后园。舟来无尽曲,客到不空罇。夕月生帷鉴,晴云抱栋痕。主人贪紬績,未暇答惊猿。

隆暑赫炎曦,门弧庆左垂。东君来山世,西斗降临时。二子麒麟种,三孙鸑鷟儿。称觞门下士,愿祝寿期颐。

何年尘镜昏乍洗,金背涌出差主怪诡。自古空言马生角,今乃见马生两翅。恐是渥洼种,往往感龙气。龙惟神,飞行天,若傅两翅何足贵。想似穆天子会瑶池,肉多身重不得飞。一朝乘之逍遥出六合,奔风轶电那容追。万里一日未旰,当时从官无乃疲。或云车辙马迹往往有,如此安用彼翅为

人间万卷庞眉老,眼见堂堂入草莱。行客须当下马过,故交谁复裹鸡来。山花不语如听讲,溪水无情自荐哀。犹胜黄金买碑碣,百年名字已烟埃。

书生兀兀园不窥,见马岂辨骝与骓。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奔雷蹴踏原里动,曳练惨错风沙随。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中川孤屿称诗才,雁荡龙湫遍赏来。千骑君侯鸣竞病,五年朋友共敲推。旧题谢守池边草,新寓逋仙屋角梅。欲叩吟窗看奇句,不应相遇只衔杯。

跳出红炉,身无烧烙。水云游历非流落。晨昏调弄自然琴。清清滋味胜酥酪。逗引灵童,常交欢乐。八渠流水成璎珞。兀谁占得此家风,知新

庆历残碑倦复看,斯文岂是为游观。一番栋宇开荒礎,万古青螺点玉盘。鸟度云移人事换,天高地大客愁宽。六丝小驻询遗俗,尚忆重华舞羽干。

可人费招呼,奈此陈与胡。问事失昏忘,论诗辨精粗。清风不可绊,白日易成晡。欲睡难安枕,繙书得踞炉。聒人纷宿鸟,对面走饥鼯。啁哳聊容汝,睢盱反闯吾。宁无捕黄口,亦有聘貍奴。

我来方自噤,投宿寓鸣山。立仗占所戒,对山空厚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