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出自先秦的《诸子喻山水》
拼音和注音
pì rú píng dì , suī fù yī ku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地:表面平坦的土地。
譬如:(动)①比如:~种花、种草,他都有丰富的经验。[近]例如。②犹如。
更无平地二千里,惟有高山三万重。
出自:范成大的《逐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
其间平地少,但见萝茑藤蔓下下硗确森相樛。
出自:苏泂的《日铸岭下狂歌行》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
出自:辛弃疾的《好事近(元夕立春)》
在路平地尚可,那堪顿着一座高山,名做五矶山。
出自:《戏文·张协状元》
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出自:马谦斋的《【越调】柳营曲_太平即事亲》
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
出自:《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
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
出自:任华的《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
出自:王建的《送人》
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出自:孟郊的《赠别崔纯亮》
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
出自:白居易的《寄江南兄弟》
原诗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