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作品评述

《南华寺》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南华寺遇见一位塔中僧人,与他交谈后产生的感悟。苏轼借此表达了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以及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失误和悔悟。

赏析:
《南华寺》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心境和修行心得。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分析:

1.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这句话表达了苏轼想要认识祖师的真实面目,即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愿望。

2.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塔中人以平和的态度询问苏轼他所见到的事物,暗示塔中人可能是一位高僧,具有深厚的修行境界。

3.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明上座指的是塔中人,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塔中人修行成果的钦佩和羡慕,认为他已经了悟了万法的真谛。

4.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不再受到外在事物的迷惑。

5.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苏轼自称为修行人,意味着他在修行道路上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积累和磨砺。

6.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犯下的错误,导致他受到了长时间的惩罚和谴责。

7.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悔过中真诚地向祖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真相,以至于感动得泪水如雨般洒落。

8.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向祖师请求指点,希望以祖师的智慧来洗净自己修辞的瑕疵,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纯净。

整首诗词通过对苏轼修行心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在修行中的挣扎和悟道的过程。它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并通过自省和悔过的态度,向读者传递了关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忆昔浮蛆醉玉醅,天寒一日饮千杯。危楼拥妓临晴雪,联马呼僧认野梅。岂料暮年纫败絮,尚容永夜画残灰。间关幸脱干戈死,落魄佯狂自可哀。

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

小阁称幽隐,登临眺晚晴。暮云埋落日,寒树夹孤城。鸟道穿山色,人烟隔水声。自怜疏散意,多不计浮名。

蓦水穿山近更赊,三更燃火饭僧家。乘田有秩难逃责,从事虽勤敢叹嗟。

百衲老空林,疏慵倦九箴。浮沉千古事,去住两乡心。绝顶无禅侣,忘言有匣琴。感多聊自遣,时复一闲吟。

山连远近惨澹,水合东西渺瀰。旧说诗中有画,今成画里寻诗。

正月忽已晦,惠风亦全和。更留十日晴,桃李当有花。病夫不知春,但觉所感多。东轩对深樾,日暮鸟犹歌。

太平之符,昭发众瑞。爰有嘉禾,异垅合穗。大田加云,既入既刘。野人愉愉,不亦有几。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陂南陂北鸦阵黑,舍东舍西枫叶赤。正当九月十月时,放翁艇子无时出。船头一束书,船後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耦。从渠贵人食万钱,

京师值积雨,浮淖皆满城。况当淘决时,左右罗深阬。有客南河居,旦夕堤上行。病仆挟羸马,十步八九倾。职事有出入,长抱落胆惊。都人素豪恣,小官常见轻。排辟要稳道,敛避不敢争。试欲效呵止,圜目根姓名。往往被溅污,直落舌与睛。归来事洗濯,袍袴纷纵横。仰首问天公,春泽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明皇昔御极,神圣垂耿光。沈机发雷电,逸躅陵尧汤。西覃积石山,北至穷发乡。四凶有獬豸,一臂无螳螂。婵娟得神艳,郁烈闻国香。紫绦鸣羯鼓,玉管吹霓裳。禄山未封侯,林甫才为郎。昭融廓日月,妥帖安纪纲。群生到寿域,百辟趋明堂。四海正夷宴,一尘不飞扬。天子自犹豫,侍臣

万蕊千葩染似红,停杯无语恨东风。薄寒且为花愁恼,何况开时值雨中。

春雨空蒙,晚来点缀闲庭景。一床灯影。润入琴丝冷。清夜沉沉,谁慰孤怀耿。云生鼎。倚窗高咏。爱此春宵永。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蒨。其巅翳丛木,深窈兀古殿。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坤灵护取将,赤日

燕方为去计,鸿已报来期。老火晨相谢,新凉夜见私。耽书灯可眼,渴睡簟宜肌。好处分明是,橙黄橘绿时。

山立翠屏开几面。画舸经行,蒲葺□□岸。想过溪门帆影转。湖光忽作浮天远。诗卷来时春晼晚。愁把钓游,佳处寻思遍。不许冷官人所贱。拘缠自叹冰蚕茧。

晚来雨初霁,烟火隔林微。一径牛羊入,孤村桑柘稀。长天下远水,积雾带岩扉。月黑闻人语,溪南种树归。

麦田小雨陇微于,草树欣欣照晚晴。花下客来醒亦好,犹胜闭户过清明。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