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蝶恋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仲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开到杏花寒食近。
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
酒有尽时情不尽。
日长只恁厌厌闷经岁别离闲与问。
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
可惜断云无定准。
不能为寄蓝桥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杏花盛开的寒食节附近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在花前,因为过夜饮酒和春天的昏睡而感到困倦。他感叹酒虽然会喝完,但情感却无法尽散。白天漫长,他感到无聊和厌烦,思念岁月的别离和闲暇的相聚。诗人观察到花上的莺鸟在啼叫,揭示出深深的怨恨之情。可惜的是,人生如同断续的云,没有固定的轨迹,难以寄托心情于蓝桥的信件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开和人们的感情、思绪,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花开花谢,酒尽情未尽,岁月的流转让人感到惆怅和无奈。诗中的主人公在花前醒来,却感到无聊和厌倦,暗示了生活中的某种困顿和空虚感。莺鸟的啼叫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怨恨和不满,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与冲突。最后,诗人提到断续的云和无定准,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无法预测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和失望。
整首诗词以花开为引子,以人在花前的景象为主线,通过描绘花、酒、岁月、离别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幽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于生活无常和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
作者介绍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